本文导读
无
如果您是万千幼师中的一名,如果您拥有一盏阿拉丁神灯,那您最期望得到什么?
升职?加薪?长假?还是一群超级懂事的好宝宝?
小编很好奇,拿这个问题随机采访身边的幼儿教师们。没想到,插科打诨的“升官发财”背后,最多的愿望,居然是:被懂得,被理解,被爱。
有一位老师甚至激动地当场拿出一篇稿子,说被家长表白了,让小编一定要与大家分享。
这篇“情书”有个温暖的名字,叫做:以爱之名,我懂你。
内容如下:
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普遍的定位,但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此六字之外,还应该有更高尚的评价——博爱、理解。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阳光下充满爱”的职业;在我的印象中,幼儿教师的博爱,便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
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一个孩子忙活的焦头烂额、精疲力竭时,幼儿园里三、四位老师照看着二十多个孩子,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我从内心认为,没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没有强大的专业支持,是做不了这份工作的。
就拿我的孩子牧牧来说,从孩子入园到现在,9周的时间,我感受到了班级里三位老师对孩子们无处不在的爱:家长群里,“天气变冷,请及时给孩子增添衣服”的提醒;接孩子放学时,一句“孩子今天拉裤子了,我给他把裤子洗了”的悄悄话;家园沟通手册中写给孩子的寄语;给全勤宝宝和进步宝宝精心准备的各色小礼物……每每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到了十足。
有句话叫“理解万岁”,相信每个说出这句话的人,在发出这样一番感叹之后,内心是充满慰藉与喜悦的。便如孩子一般,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理解。3岁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们表达喜怒哀乐,他们笑和哭,皱眉头、噘嘴巴、闹情绪、发脾气,甚至无理取闹······这些表现无非是想传达一个信号,希望我们“懂他”。
还记得有一天,我从监控视频中看到牧牧,在收玩具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起了小争执,然后自己一个人不开心的坐在座位上不参与任何活动。我很期待的看着视频,关注着老师的做法。我看到班主任李老师、还有华华老师都分别尝试与牧童沟通,不勉强、不强迫,并给予他一定的缓解空间;而悦悦老师则直接坐在牧牧旁边裁画纸并请牧童帮忙整理,通过这种方式,舒缓他不高兴的情绪。整个儿过程没有焦虑、没有强迫,自然而温馨。十分钟之后,牧牧搬着小椅子拿着课本,在老师的陪伴下,回到了上课的行列中。我相信,在牧童搬起椅子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有一个声音:老师,你懂我!
作为家长,我们时常会感到惶恐和不安,因为我们初为人父母,缺少经验,很担心自己的言传身教不能给孩子起到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而对于老师,我们总有一些定向的思维,认为老师是万能的,懂得一切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他们应该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希望他们不仅要照顾孩子吃的好、睡的好,还要玩的好、学的好,不能有一丝瑕疵,不能对我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给了别的孩子一个拥抱,那必不能少了我家孩子的。
其实,我感觉,大可不必如此周到细致,只要心中有爱、懂得孩子的世界,足矣!
你可能还想看
○
公众号回复【教学】查看课堂教学小妙招
点击最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