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可以一直保持情绪平稳地对待孩子,那是十分理想的。
但是我们并不完美,当孩子所做的事情冲击到我们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有情绪冲着孩子发泄出去,给孩子造成伤害。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
文丨冯倩倩
北京市朝阳区孙瑞雪至尊宝宝幼儿园(国展园)
(文中孩子使用化名)
一天早上,咚咚来园时站在门口不愿意进来,抱着妈妈的腿站得远远的。我看到妈妈蹲下来跟咚咚说话,陪了他一会儿后想让他进幼儿园,但他还是不愿意。
于是我走过去询问,妈妈跟我简单描述了过程:
早上妈妈一边开车,一边和咚咚讨论一件事情,二人有不同的看法。咚咚不乐意,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于是着急地踢妈妈的座椅。妈妈分了心,差点和前面的车追尾,于是很生气,带着情绪很严厉地和咚咚说:“不可以再踢妈妈的座椅了,这样很危险!”
妈妈此刻很着急要走,但咚咚不松手。于是我看着咚咚说:“我知道你们早上在路上发生了一些事情,你现在很不舒服,还不想进来。你不想进教室可以不进去,我可以陪着你在外面待着,但是妈妈现在要离开了,她要上班了。”
我示意妈妈离开后,牵着咚咚进了园门,陪他在院子里的凳子上坐下来。
我对他说:“听妈妈说,今天早上你们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差点追尾,这可真是一件惊险的事情啊。”
咚咚回应:“没有追尾,妈妈踩刹车了。”
“是呀,妈妈成功地避免了一场事故。那你当时是不是被吓了一跳?”
“没有,我坐在后面,根本就没看到。”
“你没有被急刹车吓一跳,是不是被妈妈当时的情绪吓一跳?”
咚咚默不作声,我继续问道:“是不是妈妈被吓一跳?”
咚咚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他听进去了。于是我继续问:“当妈妈很严肃地跟你说不可以再踢座椅的时候,你感觉她有些生气,你被妈妈当时的情绪吓一跳,是吗?”
咚咚点点头。
“你觉得是因为自己踢座椅才使妈妈分心,差点追尾,当妈妈严肃地说不可以再踢座椅的时候,你觉得妈妈在说‘你做错了,你不好’,是吗?”
咚咚用帽子把自己眼睛遮住。他可能有些紧张,不想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感觉。我假装看不见他的眼睛,努力寻找能够看到他眼睛的地方,最后从帽子毛边的缝隙处看到他的眼睛。当我们目光对视的那一刻,他微微一笑。
于是我笑着问:“请问帽子缝儿后面的小朋友,你是不是被妈妈的情绪吓一跳,你觉得是自己不好,是这样吗?”
咚咚微微点点头。
“当时你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了,是吗?”
咚咚默默点头回应。
“ 是的,妈妈当时也被吓一跳。她很着急也很担心,她担心如果真的追尾了你可能会受伤。因为你是她最亲爱的宝贝,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很爱你,即使生气的时候也爱你,只是当时她也被吓一跳,她太害怕了,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咚咚默不作声,我知道他在感受我说的话,内在和自己的感觉在进行配对。
过了一会儿,我坐在旁边搂着他的肩膀说:“车开动时踢座椅很危险,不能这样做。但是妈妈依然很爱你。老师也很爱你,愿意陪着你。”
大概10分钟左右,咚咚慢慢站起来,向其他小朋友方向移动,我知道早上发生的这件事情在他内在消化得差不多了。
在爱和自由幼儿园,早晨入园的时候常常有老师单独陪伴着一个孩子调整情绪,他们有的是因为刚入园而产生的分离焦虑,有的则是因为在上学的路上跟爸爸妈妈发生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陪伴孩子的情绪,说出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看见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也帮助孩子在本质认识事情——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获得巨大的安全感,并且没有任何背负地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爱。
所以,来爱和自由的幼儿园吧,看看老师如何把爱和自由给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