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2021年3月21日发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入学生活准备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和参与劳动四个方面。那么,居家的日子里,家长该如何科学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生活准备呢?
具体表现
1. 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自觉洗手的习惯,有保护视力的意识。
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
共育妙招
1. 逐步调整一日作息。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日作息时间表,提醒孩子早睡早起;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
2.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
(2)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保持正确阅读坐姿
勤洗手,讲卫生
具体表现
1. 能按需要喝水,如厕,增减衣服。
2. 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3. 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
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共育妙招
1.指导孩子做好个人生活管理。
(1)家长要逐渐学会放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学习不能再完全依赖爸爸、妈妈和老师了。
(2)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如鼓励孩子根据第二天的天气自主搭配衣服,并提前一晚准备好;引导孩子自己的袜子、内衣自己洗;提醒孩子根据第二天的生活及学习要求,学习整理书包,检查文具、书本、水杯等是否备齐并装好。
2. 引导孩子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
(1)家长朋友们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整理个人物品的意识。
(2)鼓励孩子从整理自己的书桌抽屉开始,逐渐过渡到整理自己的书柜、玩具柜、房间等,直至把这些个人空间的管理权慢慢放手交给孩子。
(3)引导孩子自主分类摆放物品,养成物品从哪里拿,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定期整理、清点个人物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做到心中有数。
整理个人物品
《整理房间》——张悦老师
3. 引导孩子逐步树立时间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1)时钟沙漏巧利用,时间长短记心中
①爸爸妈妈们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与“时间”有关的绘本,如《金老爷买钟》《迟到的理由》《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等,让孩子逐渐感知时间每分每秒都在流逝,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
② 家长可以借助不同时间长短的沙漏(如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让孩子慢慢感知时间。并知道在1分钟、5分钟、10分钟之内,我们大约可以完成哪些事情。
③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时钟,从电子钟慢慢过渡到表盘钟,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认识时间,用好时钟。
④在孩子学习、游戏时,与孩子商量具体的用时,并在时钟的提醒下学会自我管理时间。
(2)一日安排共设计,宝贝作息会管理
①爸爸妈妈们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日活动安排表,让孩子们制定每天的活动安排。值得注意的是一日作息的制定既要保证规律性,同时也要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弹性时间。
②计划执行初期,孩子和家长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是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操之过急,外松内紧帮助并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言语指令要清晰 ,共同遵守很重要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用清晰明了的指令代替催促。如出门穿鞋子,与其一遍遍唠叨“你快一点……”不如清晰表达“先去鞋架拿白色运动鞋,再去小椅子上自己穿”,帮助孩子梳理头绪,宝贝会更容易做到。
②爸爸妈妈也不妨让孩子体验一下拖拉磨蹭的结果,在真正感受到拖拉的烦恼时,孩子便会逐步增强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具体表现
1. 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 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环境,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
共育妙招
1. 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引导孩子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
(2)可以借助绘本故事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或者让孩子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2. 指导孩子学会求救的方法。
指导孩子在遇到危险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选择有效的求助方法。如:知道向成人求助,或拨打求救电话。
消防疏散演练
交通安全
《防溺水小妙招》——王彤老师
具体表现
1. 能主动承担并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2. 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共育妙招
1. 引导孩子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
和孩子一起制定劳动计划,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任务分工并有计划地完成。成人要关注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和指导。
《刷鞋子》——王小翔老师
2. 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要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3. 引导孩子尊重身边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帮助孩子了解父母及老师、食堂厨师、幼儿园保安等的工作特点,讨论他们付出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服务和便利,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幼小衔接就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就在我们和幼儿的朝夕相处中。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我们一起努力吧!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沙阳路18号
优师教研010-58915516、13311350361 王老师
撰稿:范佳敏丨责编:江 霞
排版:樊 鹏丨审核:安 超
策划:王 悦
公众号丨
视频号 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