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户外游戏时间,维维不小心摔了一跤,胳膊蹭掉了一小块皮,以下是老师和家长沟通内容:
老师:“维维妈妈,今天在户外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胳膊蹭破了点皮,我们已经在第一时间处理了伤口,已经没事了,您放心吧!”
维维妈:“你们是怎么看孩子的,我家维维从来没有受过伤,你们老师是干什么吃的?”
老师:“您别激动,也不要太着急,只是蹭掉了一点点皮,我们已经在第一时间处理了,不碍事的。”
维维妈:“什么叫不碍事,都摔成这样了,要留下疤怎么办?你们老师也太不靠谱了,我把孩子送到你们幼儿园是来受伤的吗?”
老师:“维维妈妈,您别担心,不会留疤的,其实小孩子的伤口长得很快。如果您还不放心,我们可以去医院看一看,医生看了您总能放心了吧。”
维维妈:“看什么看,现在看还来得及吗?已经摔成这样了!你们这都是什么老师,太不负责任了,让你们园长过来,我要投诉你们。”
老师:“维维妈妈,我特别能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处理了乐乐的伤口,我们老师每天面对的是班级30多个孩子,不是维维一个,我们老师也很辛苦呀,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一下呢?”维维妈妈不听老师的解释,拉着维维愤愤离开。

家长篇
孩子在园受伤,最难过的是老师。每天早上入园,当老师从家长手上接过孩子时,就已经把他当成自己的宝贝,倾注了全部的爱。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磕碰,最心疼的就是老师,他们恨不得受伤的是自己。家长请尽量放松心态,对于幼儿园里的小磕碰不必夸大,也不要视而不见,爱与保护很重要,但也要给孩子放手成长的精彩!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会容易让孩子出现一些我们不想见到的情况。

磕碰现象,在幼儿园里时有发生。当孩子发生小磕小碰后,作为家长和老师,必然都很心疼孩子。但有的家长往往会将孩子的受伤迁怒到老师的照顾不周,认为是老师没有全方位照看到孩子造成的。
殊不知学龄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而若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就剥夺孩子自由活动的权利与探索的天性,这样的“安全”对孩子来说也是种折磨,对孩子成长也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
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这些家长眼中的“危险”活动中完成,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导致孩子失去沟通的机会和玩耍的乐趣,逐渐造成社交能力缺乏,严重者甚至产生自闭现象。
孩子受伤后,受到家长的责备,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唯唯诺诺,在幼儿园里不敢再有大动作。
幼儿期是孩子骨骼发育的最佳时期,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孩子骨骼的强韧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家长过分关注,会让孩子不再爱动,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环境的安全并不是真的安全,相反,因为被过度保护,身心发展受到压制,当孩子面对环境时他并没有分析、判断、适应环境或躲避危险的能力。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群、“惹不起”的孩子而与同伴关系日渐疏远。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权力,让孩子成长为日后能在社会中适应良好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当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在幼儿园里磕磕碰碰也是一种成长。案例中,老师有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伤口,也有安慰家长,也向家长做了耐心解释,但家长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咄咄逼人”,情绪在老师的耐心解释下反而愈来愈激烈,最终让一件原本的小事件升级成了一个危机事件。
教师篇
事实上,在与家长沟通时,并不是会讲对的道理,会讲客观的事实就足够的。有时候,在不适宜的时机讲对的话,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针对这类情况,在沟通时,把握以下方法尤为重要:
(1)对受伤的小朋友进行及时处理
教师应懂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对受伤者的护理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当幼儿受伤时,老师要马上判断幼儿受伤的大致程度,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可自行处理,程度重的,如伤口流血、骨折等情况,在叫园医的同时应为幼儿止血,使幼儿受伤的肢体保持不动。幼儿园不能解决的,要马上送幼儿去医院作处理,不得延误治疗时机。
(2)及时通知受伤幼儿的家长
老师要尊重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在幼儿受伤后,及时告之家长真实详细的事故发生经过及情况,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争取得到家长的谅解。有时候,家长需要的只是一个真实,及时而又合理的解释,与家长交流对幼儿的日后护理,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沟通时,老师既要保持客观中立不带偏见,更要始终把握好出发点——从孩子的需求或成长角度进行沟通。老师可以客观具体地陈述面对这一情况是如何做的,下一步的行动或思考是什么。不仅让家长了解到老师的行动和思考,也让家长看到希望,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行动。
诚恳地说行动。“看到维维摔倒我也心疼坏了,第一时间跑过去抱起他就冲向了医务室,消毒包扎。维维很勇敢,包扎的时候也没有哭,就是刚摔倒的时候有点吓到,哭了,我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后,慢慢就没哭了。”
明确地说措施:“维维妈妈,我们在第一时间对伤口做了处理,现在我们再一起去医院检查下看看有没有其他问题。这样我们就都放心了。”接下来,我们会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让他们玩得开心并确保安全。同时,也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回到家后,多安慰安慰维维,比起疼,他更可能是被吓到了。”
孩子在幼儿园游戏玩耍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既然不可避免,那就把它当成一次家园共育的契机,以专业的态度和策略解决问题。
事实上,老师除了提升沟通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专业做扎实,把教育质量提上去,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充分认同家长背后的情绪。对于家长而言,在第一时间听到孩子受伤的消息时,不管是小伤还是大伤,他们首先一定是无比心疼自己的孩子,会很伤心,难过,紧接着会非常生气或愤怒,会去责备、质问甚至会威胁老师。
在此情况下,老师敏锐识别并充分认同家长语言背后的情绪是第一要务。事实上,此时家长并不是多么想了解事实,因为其实他们内心还不能接受事实,老师解释越多,家长的反应可能越激烈。当然,老师也不能用“没关系,不要着急,不要激动”的方式来“安抚”家长,因为这对家长而言是一种情绪否定,很可能会“火上浇油”,让家长情绪升级。
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无论家长说了什么,不管是责骂、质问或威胁,不要太过在意语言本身表达的内容,要学会勇于接住家长抛过来的“情绪球”(这个“情绪球”看上去像一个浑身带刺的炙热大铁球,但实际就是一种或多种情绪),充分地看到并认同家长情绪,给家长缓解情绪的时间。
如果老师换一种说法,带给家长的感受就会不一样:
“我们非常抱歉发生这样的事,看到孩子受伤,您一定心疼坏了,我知道这对您来说很意外,早上来园的时候孩子还是好好的,现在一块皮磕掉了,此时您一定是非常难过和伤心的,我知道做家长的最受不了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
在沟通时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其实很难,但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并真诚地表达出来,不要只是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或敷衍地说:“您说得都对”,这些表达有时会显得特别苍白无力。老师需要具体且充分地感受和描述出他人的感受,说到深处对方才能真正感受到诚意,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启。
老师认同的并不是他所有说的内容(比如,老师没看好孩子,老师你在推卸责任等),而是背后的情绪。因此不必担心,这是在放弃边界,放弃底线。要明白的是人在情绪激烈时,难免会说一些“狠话”。
客观具体陈述事实:“维维妈妈,今天下午在户外游戏乐乐在和小朋友在玩球时,球滚出去,滚得很快,他跑去捡得时候,不小心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上了,胳膊蹭掉了一点皮,我们第一时间做了对伤口做了处理。”
最糟糕的沟通就是沟通到最后忘记了为何沟通。事实上,家长和老师的一切沟通都是为了孩子,如果沟通最后是在争辩谁对谁错,谁的付出更多,或是谁的责任等,那就严重偏离了沟通的初衷。
(3)抓住教育契机
教师应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得到安全教育。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虽然老师尽全力看护孩子的安全,但年龄小的孩子协调性差,不懂得保护自己。
孩子通过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小班孩子由于对肢体控制的不灵活,难免会出现磕碰现象;中班孩子精力旺盛,喜欢跑跳,各项运动技能在跑、跳中得到发展。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玩耍时横冲直撞,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孩子受伤后家长一定不要冲动,要先搞清楚事情原委,并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自己总结出为什么会受伤,并且避免下次再受伤,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4)保护幼儿的心理
幼儿受到伤害,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给予更多的抚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有的事故是一个幼儿对另一个幼儿的伤害,教师千万不要指责伤害者,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让这个伤害同伴的幼儿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幼儿园篇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在自己手上发生幼儿安全事故,一上班就紧绷着的安全弦在发生事故后几乎接近极限,此时教师心理负担过于沉重,紧张、不安、焦虑、惶恐、沮丧、泄气等情绪一齐涌上心头,如果园长此时能给教师一种宽容和理解,会使教师释放很多的精神压力,切忌指责、批评教师。
分析与反思事故。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应想到从中获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作为园长,更应该考虑怎样让其他教师不重蹈覆辙,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园长可以组织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全园职工对事故的经过进行分析,让大家从中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讨论如果怎样做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将“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理念落实在工作行为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失误,从而减少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每当幼儿园里有类似事故发生,每位幼师的心里一定都很难受,因无法保护到孩子的完整而自责,因不知如何面对家长而彷徨,因即将面对园长的深究而不知所措,甚至我们多希望每当事故发生是我们自身受伤。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当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时,幼师的身上就有了一份责任。
但是幼儿园老师不是神,没有三头六臂,即使再用心,也难免会有孩子磕碰事件发生,只要幼师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善后处理,相信家长们也会理性对待孩子的磕碰事件,对幼师也会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宽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栋红教学活动设计工作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