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说教育 2020年年底,教育部发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稿)后,引起了业内外一些声音和议论,微友问我读后感,我仅说了两点: 【第一点】 原本惩戒和惩罚学生是历史积淀的教育行为文化,基本属于天经地义根植人心,已经再正常不过了。 但如今不然,这种传统文化被经济时代冲击了,只能重建法典,用制度说事。 既然说事,必须就事论事,说四件事: 1、当年我做学生和当年我当老师的时候,若学生在学校淘气犯错误,若老师忍不住动手或体罚学生了,一般情况下,没人敢回家跟家长告老师的状,也没有家长敢去学校闹腾。甚至,若有同学嘴欠跟被罚学生的家长说了这件事,可能还会第二次挨揍,至少是被家长再骂一遍。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可作证,马喊水教子就一个字,打。 因为,那年月的家长养家糊口都费劲,哪有闲工夫惯孩子。所以,那时的教育部也省心,不用费劲弄文件搞制度建设,有传统的教育文化在呢。 2、西游记中孙悟空若外出时,担心师父唐僧被妖怪捉了去,就用金箍棒就地画圈,一者保护师父,二者给师父画个红线别出格。 我看教育部这个文件就像孙悟空画的圈圈,把老师圈在里面,即保护了老师,也约束了老师。尽管在技术上没有孙悟空画的圆和画的清晰,但总归是有了圈。 3、其实,从古至今惩戒一直都在,但近来老师因为惩戒惹事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坊间带着感伤的描述说,老师对学生问题有“三不管”,即,“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于是,校长们急了,教育部也急了,若老师们都哄着学生来,教育还算教育吗?!若老师们都跪着教书,教育不就趴下了吗?! 可仅此一文件,能让老师们站起来吗?这个社会问题单凭教育部门能解决吗?我质疑。 4、任何事都需要抽茧剥丝和追根溯源,尤其是老师体罚或类似体罚学生惹事,其根源在何处? 忽然想到,当下的电视剧总会看见一个模板式镜头,当爹的被任性女儿气急之后,控制不住打了一个耳光,然后,惊呆了的“公主”台词就是“你竟然打我”,同样不知所措的“肇事者”台词就是一个劲的“爸爸对不起,爸爸错了”。 你想啊,在如此舆论导向下,既然爸爸都不动宝贝们一个手指头,老师若情急了,失了控,能不惹麻烦吗! 而且,这不是一家之为,是全社会所为。 这是“宝贝文化”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影响下,有些老师因为做了有偿服务后,原本单纯健康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有点像商家和客户一样。如此,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文化便悄然不见了,此时,老师自然也没有资格像父亲教子一般对待学生了,更何况当下的父亲也不是当年的父亲了。 于是乎,当我们看到气急之下的老师,用书本抽了一下学生,用手拉着学生领口,使劲推搡了一把学生,然后便属于“打了学生”,然后便被网络热搜,最终便是家长替学生到学校讨说法,甚至逼着教育局处分老师。 这个现象级的问题,本源何在?主要有两个因由,一是社会文化所致,二是师生关系出了问题。 【第二点】 有两种惩戒或叫惩罚要慎用,第一是罚写作业,第二是罚值日。 惩罚的理念很简单,就是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逼着你做。所以,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老师就逼着加倍写作业,懒惰的学生老师就逼着劳动。 岂不知,如此做法确实有个悖论:你用学习惩罚学生,学生就会认为学习不是好事,于是就越发不爱学习了。同理,本来劳动很光荣,可老师若用劳动当做惩罚手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作劳动不是一件好事,是改造人的方式。甚至若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会滋生鄙视劳动的心态。 最后说,惩戒的方式应该有哪些?惩戒的程度和边界如何把控?我不说,也说不清,这是一个很实际也很实践的问题,甚至对于一线老师,惩戒的方式与程度直接和师生关系相关。 说直白了,如果老师真的爱学生,确实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其惩戒的方式方法有时即便是稍过了一点,也会被学生和家长理解和宽容。反之,若师生关系紧张,家校沟通不畅,则,有时看似不是事,小事变大事。 好了,就说两点,不再赘言,若还有话,大家去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国平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