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我可以区分步甲、拟步甲;
我知道有些甲虫吃植物,有些要吃肉;
我听说城市通过引入花绒寄甲“以虫治虫”,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带孩子外出科考、举办研学活动的这一年让阿米发现,现在的小朋友对于甲虫的喜爱程度、保护意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每每见到各种各样的甲虫,孩子们的表达欲和求知欲就都会瞬间达到顶峰。
这不,上周日,“一起发现”研学举办的“甲虫饲养”专场活动就让许多孩子超级兴奋,早早来到现场的他们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进入“铠甲勇士”的一生了!
?北京新纪录种郑氏筏蚊猎蝽的发现者范墨耐老师正在带孩子们了解甲虫
这一天,小小的甲虫成为了真正的主角,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多种甲虫,深入且系统地学习其生长发育史,了解它们有趣的日常生活故事。
3个小时的活动转瞬结束,孩子们带着属于自己的带有苹果香气的高颜值甲虫兴奋地回了家,他们与一个个小生命相互陪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1#
小小编辑室
大大饲养馆
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们都知道我们出版有《少年科学画报》和《一起发现》,但大家大都很意外,诞生它们的小小编辑室,还是一个物种丰富的“虫虫饲养室”:
斑斓的彩虹锹甲
手握三叉戟的南洋大兜虫
体型壮硕的巴拉望巨扁锹甲
会像手机一样震动的大黑艳锹甲
……
孩子们一走进这里,就被各种各样的甲虫、昆虫幼体和标本吸引。
范老师则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为孩子们细致地讲解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带着孩子们识别拟态环境,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近距离接触这些“虫虫”,并掌握对应的记录方法。
大家都忠爱螳螂,可是螳螂的种类很多:龙螳、冕花螳(兰花螳螂)、眼斑螳……且每种都各有特色;
长颈鹿锯锹甲、两点锯锹甲、巴拉望巨扁锹甲……虽然都是甲虫,但它们曾有着不一样的栖息地,更有着不一样外形,就连饮食口味都不相同;
观察标本是大家直观了解、学习具有代表性物种的重要方法,透过标本盒,孩子们能够区分南洋大兜虫和毛象大兜虫,看清它们的头上有几个脚、背部的绒毛是什么颜色……
从各种各样的大兜虫到花金龟再到锹甲,孩子们围在范老师身边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还会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向老师“求证”——
(长戟大兜虫)
(帝王细身赤锹甲)
老师,我家里养的螳螂什么时候生小螳螂?刚刚从花盆里逃跑的是什么螳螂呀?
这个编辑老师桌上的鱼我家也有养,是因为喜欢打架所以叫“斗鱼”吗?
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考力,以及天生的好奇心在这间面积不大,却趣味无穷的“少科饲养室”里得到了无限的激发!
02#
甲虫知识课堂
“铠甲勇士”的璀璨生活
和少科编辑们精心饲养的各种昆虫打过招呼后,范老师请出了活动当天的主角,邀请孩子们跟上他的步伐,走进甲虫从“绿豆粒”到“铠甲勇士”的生长发育史——甲虫知识课堂正式开始!
甲虫,俗称甲壳虫,科学上称谓鞘翅目。
提起甲虫,就不能不提它们身上的两大标签——
“种类多”: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类群。目前全世界的甲虫有182个家族,总计40万种左右,超过地球上所有其他动物的总合。它们之所以在地球上如此繁盛和成功,全靠甲虫背上那副坚硬的盔甲,所以人们将它称为“铠甲勇士”。
“活化石”:甲虫在地球上的诞生时间很早,远在几亿年前,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被发现了。最为惊奇的是,在恐龙时代,很多甲虫家族已经进化完全,和现在的甲虫在外形上没有太大区别,它们身体的甲壳也进化得非常完善,是真正的活化石!
在甲虫知识课堂上,范老师不仅给孩子们建立了关于甲虫的宏观概念,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片,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述了许多关于甲虫的基本知识。
如何分辨甲虫雌雄?
甲虫是素食主义还是肉食主义?
为什么有的甲虫小时候叫幼虫,有的叫若虫?
……
提起甲虫,孩子们的各种问题便一个接着一个。
范老师在解答孩子们形形色色的问题的基础上,还带领他们系统学习了甲虫的科学分类体系,不同成员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与习性、生长发育过程等等内容。
甲虫种类丰富,它们有的以植物组织为食,有的可以自己捕猎,有的只能充当分解者,靠腐食果腹,还有的仅凭寄生存活——葬甲能够在埋葬尸体时填饱肚子,寄生在蜂巢的芫菁幼虫身长仅有1mm,长期寄生在蚂蚁蚁巢里的甲虫身上的气味都和蚂蚁一模一样。
(芫菁幼虫)
(寄生在蚁巢的甲虫)
在课堂上,孩子们还听到了许多关于平日不常见的甲虫的故事,认识了许多多姿多彩的甲虫——水生的甲虫有哪些?为什么饲养金龟等于“开盲盒”……
在这个课堂上,孩子们如愿以偿地走进了一个甲虫的世界,发现了它们生活中的忙碌与璀璨,感受到了生灵应对大自然时的机智,更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科普学习的科学之窗!
03#
陪你的甲虫走过一生
见证生命的力量
成为“铠甲勇士”之前,这些或色彩绚丽,或威武霸气的甲虫,不过是一个个“绿豆粒”一般的卵,想要长为成虫,并不是一朝一夕间的事。
范老师告诉孩子们:甲虫属于全变态昆虫,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其幼虫又有3个时期。
见证一只甲虫的整个成长阶段,这对于酷爱甲虫的孩子们充满了吸引力,活动当天,每位孩子领到一只原产自非洲的白条花金龟幼虫时,都忍不住摩拳擦掌,期待着虫虫的“破土”。
可范老师却告诉孩子们,带大一只甲虫,陪它走过一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足够细致:构建适合甲虫生长的生活环境,保持土壤湿度,适当浇水,避免阳光直射……
要足够耐心:不轻易翻动,不随意把玩,静心等待……
等孩子们完整地体验甲虫的每一个生命阶段,便会真切地了解到白白胖胖的幼虫要经过多少困难才能变成一只酷炫的甲虫!
有人说,甲虫是个家里有个2平米空地就能养好的“宠物”,而在范老师的讲述中,孩子们渐渐明白,任何生命的蜕变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都需要与之对应的温度、湿度、食物等等因素,都需要养育者、陪伴者的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因此,也正是这些占地面积不过2平米的甲虫幼虫,让孩子们看到了生命的珍贵与力量!
在这场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
?丰富的甲虫科普知识
?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
?全面的观察、思考能力
?专业的甲虫饲养技能
?多元的生命感知力
……
还有超多惊喜福利: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获得了《少年科学画报》《父母必读》认证的社会实践证书,并与范墨耐老师合影留念!
每个孩子还获得了《少年科学画报》《父母必读》杂志各1本!
研学游记还有机会刊登在《少年科学画报》杂志、《一起发现》或官方媒体平台上!
带着自己的非洲白条花金龟幼虫和详细的饲育方法,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从甲虫世界回到现实生活,叽叽喳喳地和爸爸妈妈畅想着什么时候可以闻到自己手里这只甲虫散发的苹果香气……
如果你也很喜欢各色各样的甲虫,也想深入了解“铠甲勇士”奇妙的生活,陪伴甲虫走过一生,12月17日,阿米在全新一期“甲虫饲养课”等你将漂亮甲虫领回家!
撰文排版丨译闻
部分图片来源丨范墨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