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一个让我们

好奇的课程:

“城市中的水

是如何流到我家的”


前言:


领导一向敬业,暑期向我们推荐了泰兴一幼儿园大班课程微信报道。我们自然不能辜负领导的心意与劳动,转发QQ群并开启了一场不正式的碎片化的研讨。


当时一看这个课程名称,就觉很有意思,同时也有丝丝困惑:“城市中的水是如何流到我家的”,这是孩子提出来的还是成人提出来的问题?这个问题思考角度从城市到我家、从外到里、从客观到主观,这需要一种客观性思维,而孩子的思维似乎更多主观性思维。那如是孩子们提出来的,这群孩子该有多厉害!还有,流到我家水的“城市中的水”该如何理解?那城市中的水又是哪里来的?它引发了我们的好奇。

 

所以,这次,一如平常每一次的学习,老师们一边学习点赞着,一边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回答,经历了又一次深度学习的过程。

 

感谢领导推荐的课程资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的媒介,同时也拥有了一次集体剖析课程深度学习的机会。下面分享我们的思考。




为课程点赞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1.课程来源于

孩子对社会生活中真实事件的关注


这个课程起源于发生在孩子们生活周围的一个社会热点事件,“泰兴泰黄一线因自来水主管发生了爆裂,全城大部分小区停水了。”而且,“引起了大多数孩子的共鸣,他们互相聊起。”停水了,这个事件已经影响到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生活了,吻合瑞吉欧方案教学开展的实施原则——班级超过70%的儿童感兴趣,这样就拥有了一个较好的课程开展条件了。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课程意识非常敏感,他们很好捕捉到了这个真实的突发事件,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关注点,并使它成为了课程的源头。

 

2.课程价值在于

培养孩子探究世界的整体性思维


水,本就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水——到处都是,随手可得,时刻要用。水的作用何其大?世界万物谁又离得开水?孩子们对于水真是又亲切又熟悉,所以儿童对水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家里的水从哪来,城市里的水是如何流到我家?这个课程试图帮助孩子们站在一个城市生活用水系统架构层面、一个城市内部结构运转和建设等方面来思考这个生活用水的问题,仿佛要带着孩子站在一个城市的上空用一种俯瞰全局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整体运作规律,帮助孩子提升了看待世界的高度,带给了孩子全新的挑战。而孩子们对断水的关注、体验、以及有关水的丰富生活经验使这个课程充满了研究的张力。

 

3.课程实践成功在于

整个教育支持系统的同心运作


每一个城市都会有这样的水厂,它悄然存在于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担负着为千家万户净水送水的任务。在孩子的疑问探究中,“城市中的水是如何流到我家的? ”水厂,势必成为这个课程中孩子们最最需要的也是最关键性的课程资源。然而,不是每一个幼儿园都可以做到努力去为孩子沟通与联系水厂,也不是每一个水厂都愿意接收一批乳臭未干的孩子。所以搭建这样一个可以给儿童提供直接经验的参观访问现场,是泰兴这所幼儿园与水厂领导、家长等的一起合作,是他们合力为孩子们建构了一个课程的支持系统。幼儿园负责沟通协商组织、指导家长,家长负责护送孩子、陪伴参观,水厂负责安排参观流程、接待孩子,这样的同心运作,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直接经验,也为这个课程开展提供了最基础性的东西。这样的教育支持系统真的棒极了!


为自己提问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1.课程中如何给与儿童

更多探究自主性?


城市里的水是如何流到我家?这个问题是孩子提出来的,问得太有价值了!可是,我们会发现,在课程践行中老师好像过于着急,问题来了太急于给儿童以答案,把《神奇校车》这本绘本直接介入儿童中去,以至于看不到儿童对“水是如何流到我家”的一些原有思考,看不到他们的已有经验。而且,这样的急于操作,把孩子对这块可能存在的一点想象也掠夺掉了。


水是如何流到自己家的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他的猜想他的思考。例如孩子们会说,水龙头啊;那水龙头的水哪来的啊?水管啊,家家户户都有水管啊,通过水管将水送到我家的啊。接下来,全班孩子就可以寻找水管,去发现水管的奥秘,并想象家家户户水管是如何接通将水送入自己家,再用图示表达出来,彼此分享。瞧,这将是一个多么自主有趣的探究时光啊。这其中,我们不是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小脑袋瓜里藏着怎样的奇思妙想,但我们相信,孩子们的答案一定比我们能想象出来的要有趣神奇得多得多。


为什么要这样操作?陈鹤琴先生说,只有孩子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我们为什么要急于把绘本里的知识内容急着给与孩子答案呢?是否,等孩子们想办法探索小区里的水是怎样流到我家,全部探索过了,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已采访过大人、物业了,此时孩子好奇与兴趣已经到达到了一个高处,老师就可以问孩子,那城市里的水是怎样到我们小区的呢?心中可还有猜想或者什么困惑?请把它记录下来并分享。此时教师再引出水厂,并组织参观水厂了。所以我们不要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到一个非常宏观的一个城市供水系统上,而是可以分步走,先自主探究自己可以探究的,从家开始探究,再扩展范围到小区,在这样探究的课程内容是否会更适宜呢?


而且,我们建议,将水厂参观与绘本出场顺序调一下。为什么?原因有三,首先是当代课程更多崇尚引领孩子在真实社会中进行真实的探究性学习。其次,去水厂参观是获取直接学习经验,而绘本阅读获取的是间接的知识经验。第三,水厂参观需要孩子身临其境,是一种动态学习。等孩子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还有一些知识点不明白的时候,这时再介入静态的绘本阅读,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啦。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与目的性就更强了!而且这样课程操作路径才更符合儿童学习认知规律,从真实到虚拟,从动态到静态。但是教育现场是复杂的,不是凝固不变的,一切需要跟随儿童需求而调整。


2. 课程中如何更好把握

探究内容的适宜性?


城市里的水怎样到我家?课程中有一段原话:“通过不断分享,孩子们了解了我们泰兴的水是从:长江取水——加絮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配水泵——通过各种管道输到各个家里去。”


哦,什么是加絮凝剂?什么是反应沉淀池?什么是活性炭吸附池?干啥用的?孩子了解了?那这些专业术语孩子能理解吗?个人认为很难。理由:


这些专业术语很难从字面与实际意义产生联系。做个比较,例如,蚕宝宝主题中,在蚕宝宝结茧后,我们就可以丰富成语,“结茧自缚”,蚕宝宝结了茧子后,就好像是长了无数根丝线,把自己绑起来了,缚住了自己的身体。结了茧子把自己缚住了。孩子能理解吗?能,因为这个现象就神奇形象地摆在孩子面前,孩子自然能理解,能很快就能记住,而且以后还会运用。


回过来看这些化学专业术语,属于一种抽象的语言,大人都不懂。例如,我们有一位理科出身的教师,她解释了一下加絮凝剂:它是一个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能吸附大颗粒或者重金属沉淀下来,这里是物理反应,过滤后,再次用活性炭物理吸附色素杂质等,最后正常使用的自来水,利用水泵抽出运输出去。


我们老师的解释你懂了吗?反正我没懂。我好歹也学习过化学知识,可看了还是一头雾水,它大大超出于我的认知理解水平,更何况孩子呢。因为它离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理解能力太远了,不是通过参观和解说就能理解的。所以,我们质疑的是,我们是需要带孩子去参观水厂去了解城市供水系统,但是,我们教师的作用是要将“水如何来到我家”这些知识进行删繁化简,去努力适应孩子当下的认知水平,把适宜性的东西给儿童,不适宜的要转化成适宜的或者可以替代的、譬如说孩子能理解的说法去引导儿童,再不适宜的就要忽略,而不是就拿来主义。这不是新的教育理念东西,而是传统教师就要做到的。这也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最关键的与儿童互动的能力。


而其实呢,对于城市供水系统,我们只要孩子大致理解供水四个名词就行了:1水源2输水管渠3水厂4配水管网。解释一下,就是从长江(水源)取水后,经输水管渠送入水厂进行水质处理(过滤清洁等),处理过的水加压后通过配水管网送至用户。好,这样的解释是否儿童就易懂呢?是否儿童对于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建构就明了了呢?


所以,再回过来说,我们有老师质疑,孩子建构游戏中,搭建水厂的意义何在呢?是搭建一个水厂,还是搭建一个“供水系统”才更吻合“城市里的水是如何到我家的”这个课程呢?


3.课程中如何更好

去追求教育的诗与远方?


这个课程阅读下来,给与我们的感受是探究做得很实,但儿童的感受,儿童的猜想,儿童的梦想,儿童的创造等等,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如,开始的话题,停水了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停水发生在雨天则可以接雨储水,冬天则可以融冰取水,下雪天则可以化雪成水,这样的妙招是否应该还有?如此去打开孩子的扩散性思维?


如话题四: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用水的?这个话题建议放在课程后端后面介入,放到孩子基本了解城市供水系统后,感受城市建设中人们的智慧后,再引发孩子,回归没有城市供水系统前,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用水的?从取水的麻烦性、水的清洁过滤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便捷,在孩子心田播下未来也要去建设社会造福众生的种子。


再如,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的城市水资源缺乏,尽管有一个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建设,所以我们需要节约用水,需要从自己做起。但同时我们又看见,每到夏天多个城市遭受洪涝,如何使城市免受洪涝?雨水积蓄下来并过滤,如何变成我们日常可以运用的水源呢?这里是不是有着更伟大的梦想需要孩子们去完成呢?


教育必有诗和远方,不仅仅当下的苟且。课程践行中我们需要追求教育的诗与远方,让美好与梦想的种子一起播种孩子心田。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总之,城市里的水如何来到我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程,里面还有许多亮点,例如探究中适宜性绘本的介入、有趣的水过滤实验、小组合作力的培养——亲子活动中给小组起的好名等等。


我们的老师也是思考多多,例如课程研究过程如何更好跟随儿童的问题 ?在课程流程与总结表达上如何更加清晰化?


总之,我们正走在一条走向诗和远方的教育大道上,只要我们满怀热情,坚持学习坚持行动,我们与孩子一起的课程之旅就会越来越美好。

END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花婆婆视线】一个让我们好奇的课程:“城市中的水如何流到我家的?”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