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走近男孩们,会发现他们的糟糕感觉,其实有很多很多。
总是有妈妈发来一些求助信息,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养男孩,他们倔强,就算打屁股也不改。同一件事说到耳朵起茧,下次还是我行我素。
在家里拖拖拉拉,丢三落四。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坐不住还总是惹事。
在家被父母批评,说是不听话的家伙,而到学校,又被老师指责,处罚,甚至孤立。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的指责和批评,只会让孩子产生一些糟糕的自我评价。
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路上行不通,获取不了成就感和父母老师的认同。
甚至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爱,从而走上极端的心理。
人生来就有「追求卓越,超越自卑」的心理需求。正是这个需求导致人从小孩子时期就不断地寻求在社会环境下被认可,如果这个需求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所以当我们的男孩没有被理解,反而经常被打击的话,只会让他们的问题行为越来越多。
如果不能成为「好孩子」而获得成就感,就做一个「坏孩子」来达到博取关注。

很多人觉得男孩天性大大咧咧,所以没必要那么用心思来关注他们。
甚至觉得放养还好一些,能锻炼男孩更早地独立,所以很多家庭放心地让男孩去寄宿学校,而对女孩却细心很多,给予更多的关注。
男孩们的力气和速度的确普遍比女孩更突出,但是他们真的会比女孩们独立强大吗?
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吗?当然需要,甚至比女孩们更需要父母的关注。
研究证实,从胎儿起,男孩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才能真正追赶上女孩。
所以,我们在心理上要给男孩更多的关注,而在生活上,避免娇惯。

比如有一次,我遇到一对母子,男孩 6 岁多的样子,正在楼下练习轮滑。
他的妈妈站在那,没有发脾气,而是温和地跟他说:妈妈看见了,你做的很好呀!
可是小男孩还是哭着扑到了妈妈的怀里,然后妈妈看上去也妥协了,扶着他回去了。
其实这位妈妈做的很好,给予了孩子肯定,但是她还缺乏一点狠心。
可以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一下,坚持把当天的练习做完会更好,因为孩子明天也许会找新的理由来逃避。
妈妈温暖的怀抱可比摔跤舒服多了,他会继续沉浸在自己编织的那种感觉中——我做不好,只要我哭着抱着妈妈,就能不做了。
所以,为什么说养男孩爸爸要多参与进来,在这些锻炼方面,爸爸们会狠心一些。
「爸爸,我怕!」
「爸爸!我觉得我还不行!」
「爸爸相信你,加油!」
「你能做到!」
接下来还需要坚持练习啊,需要教他方法,帮他一点点找到感觉,完成每次计划的练习量。
当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然后信任父母,再从中获得信心和方法,能帮助孩子战胜那种「我不行」和「我怕失败」的糟糕感觉。

在帮助男孩们走上独立和自信的路上,很多父母都用了不少心血。
可要小心,别走极端,有时看上去是在「逼」孩子,说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在「害」孩子而不自知。
记得有一次在游泳池,一位爸爸带着七八岁模样的儿子在泳池边准备下水。
「怕什么啊!胆子给我大点!」可能是看到周边的人都瞧了过来,这位爸爸更加着急了。
「你是来干什么的!不下水怎么游泳啊!」然后狠狠地拽着孩子的胳膊。
「不!我不!」孩子挣扎着,可最后还是被丢进了水里。
「爸爸都是为了你好!不逼你你永远学不会啊!」他就是这么肯定,这是爱孩子。
可「爱」的方式为何不温和一点,为何不慢一点,先让孩子把脚放进来感受一下,再抱着他轻轻地放下,紧紧拉着他,让他一点点放开手呢?
如果太着急,虽然帮孩子摆脱了一时的问题,却有可能在他心理上造成很多新的问题。

当你看到面前的男孩有时变得不可理喻或者怒气冲冲,或者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的话,他们的感觉肯定很糟糕。
有时看到他们倔强又不服软的样子,真的是信心满满吗?
也许他早就陷入了最糟糕的感觉中,只是不知道怎么办而已。
如果亲子沟通不顺畅的话,孩子就会把自己紧紧地包裹着。
很多的家庭里,只有一种对话方式:我说,你听,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我是大人!
当孩子质疑或者反对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是质疑父母的权威,就会压制。
当孩子想说,也许还没说完,就会答复「我知道了,你不要说了」。
特别是很多男孩,他们本身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长期没有得到机会诉说,只会更弱。
帮孩子排解各种糟糕的感觉,还有什么比父母的倾听来的有效呢?
我们只有给男孩倾诉的机会,他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帮助他。

在很多家里,孩子回家也许兴冲冲地跟你说:妈妈,我们班今天有一件很搞笑的……
「好了,少说点话,赶紧去把作业写了!妈妈忙着呢!」
这样的场景也许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孩子还没说两句话,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回绝了。
有时,他们的心情已经很糟糕了,也许是想跟你诉说一下。
有一位妈妈说,有一次读一年级的儿子在外边怒气冲冲地跑回家,还把家里的凳子踢倒在地。
她觉得孩子是找骂,可那次忍下来了,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天,妈妈的心情不错,就一直听孩子说,没想到说完了,什么事都没有一样,儿子最后还把凳子扶了起来。
她说那天幸好压制住了脾气,如果对孩子责骂说教的话,只会相互伤害了。
这就是妈妈的功劳了,因为妈妈的倾听和关注,让孩子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全部疏导了出来。
人的情绪总是需要找一个出口的,压抑久了,就会爆炸。
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进行情绪表达,摆脱那些糟糕的感觉,还需要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
如果把情绪看做是水,那暴脾气就是洪水巨浪,要控制好。
而当父母的内心能像湖那样接纳孩子的小溪流,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亲子矛盾了。
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倾诉他的心声,并不一定是想获得什么,也许他只是需要有人能听他说说心里话。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版了,为了方便后续能接收到咱们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文末点个【在看】。
咱们也开通了视频号,最新一期的视频,是关于为什么要读书。孩子不想读书时,可以给他看看。
想看更多视频,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在这里,继续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欢迎来坐坐!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作者简介: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优师教研(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欢迎关注。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树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