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这两年,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教育焦虑」。
有的人说,孩子终将是普通人,不如早点接受现实,轻松面对。
也有的人说,现在教育就是军备竞赛,不进则退。
所以,最近这部聚焦「教育焦虑」的《小舍得》一播出,一下就火了!
剧中的两个家庭,走的正好是两条截然相反的教育路线。
蒋欣扮演的田雨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虎妈。
她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儿子子悠上一年级起,就辗转各种培训班,也成了成绩优异的学霸。
而宋佳扮演的南俪,奉行的却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
夫妻俩对女儿的成绩,并没有强求,比较佛系。
课外兴趣班也是,女儿欢欢除了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课外一个班都没报。
想起网上有一句调侃:焦虑即不会迟到,也不会缺席,它几乎会贯穿我们做父母的整个过程。
看完这部剧,这个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也许有了答案:
面对教育焦虑,我们到底该走什么样的教育路线?
虎妈田雨岚:
父母用力过猛是孩子的灾难
「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满分的我。」
一次班会上,颜子悠对妈妈的哭诉,让人心疼。
儿子的这番话,听哭了田雨岚,也让她十分委屈困惑:为什么自己操碎了心,孩子却不领情?
诚然,田雨岚对孩子,真的是掏心掏肺,费尽心力。
为了孩子能升入重点,她对升学信息头头是道,上课笔记比孩子做的都详细……
是孩子不懂事不知感恩吗?不,这只是一个孩子,在向妈妈呼救。
从一年级开始,子悠的课余时间,就被奥数、英语各种补习班占据着。
孩子所有的兴趣爱好,又因为耽误学习、浪费时间,被不断压缩。
过高的课业压力,已经让孩子不堪重负。但田雨岚还在不断加码,让子悠早起晚睡做卷子。
剧中还有一幕,看的让人窒息:
下班回家,田雨岚看到子悠在研究蚂蚁,气得对子悠一顿指责。
听到孩子考了第八名,又喜出望外,对儿子又抱又亲。
孩子的成绩,已经变成了田雨岚情绪的晴雨表。
《无声告白》里有句话说: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过分焦虑的父母,必然会养出忧郁的孩子,因为他们要承担的,远超出自己能力之外。
除了空前的课业压力,还有父母过高的期待、极强的控制欲。
孩子们像绷紧的弦一样,随时有崩溃的风险。
想要反抗,却又被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堵住了嘴巴,无处倾吐自己的苦闷。
时间一长,许多孩子就像子悠一样,小小年纪,脸上写满了压抑。
子悠开始不断的抠手指,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现实生活中,因为压力太大,走极端的孩子更是不在少数。
望子成龙的心思,几乎每对父母都有。但别忘了,孩子不是考试的机器,人生不是只有应试一条路可走。
追求高分,更不该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童年为代价。
父母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变成孩子的灾难。
猫妈南俪:
快乐教育是个坑?
如果说田雨岚是坚定的鸡血妈妈,那么南俪一家正好相反。
因为夫妻俩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精英,家庭不错。
他们都主张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孩子的童年要快乐度过。
女儿欢欢五年级了,除了自己喜欢的歌唱、主持,课外一个辅导班都没有。
这么养出来的孩子,的确性格开朗大方,招人喜爱。
但数学考试考了 45 分之后,家里也开始愁云惨雾,不那么欢乐了。
反应最大的,不是南俪夫妻,而是女儿欢欢。
成绩不理想,在班上被同学嘲笑;竞选副班长,又被成绩好的孩子取代。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欢欢意识到:原来成绩不好,是会被同学排挤的。
为了被同伴接纳,欢欢也开始主动向父母要求补习。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同伴压力」,它指的是:
孩子们对社交,有本能的需求。
为了融入集体,他们会无意识的以同龄人的看法和行为,作为准则。
一旦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那么很容易像像欢欢一样,被排挤、孤立。
欢欢的转变,正是在同伴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改变。
况且,孩子天生就有进取心,即使家长不给孩子压力,他们也不愿意落后于人。
而主张快乐教育的大人们,也要面临的孩子被比较的困境。
每次家庭聚餐,总是被田雨岚明褒暗贬。
泥人也有三分气性,即使嘴上不说,夫妻俩的观念也在悄悄转变——凭什么我的孩子,就不如别人?
攀比的念头一冒头,家长就再也平和不下来了。
为了帮孩子抓成绩,爸爸夏君山开始亲自辅导。
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还是跟不上大部队。
这时候,他们才意外发现,自己这个当年的学霸,现在连个小学生都辅导不了。
剧中还有个小细节非常真实:老师问班上有多少人报班时,加上欢欢,只有 4 个孩子没上。
当所有孩子都在课外吃加餐,自己又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孩子自然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就像在剧场看戏,前面的人站起来看,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
这个时代的现实困境就是——你「鸡娃」,不一定拔尖儿;但「不鸡」,一定会落后。
完全追求快乐的教育结果,居然是:孩子不快乐,未来还很慌……
压力和快乐,不是非此即彼
虽然有网友调侃:谁都想做南俪,最后都被逼成了田雨岚。
现实中很多父母,更多介于两者之间。
无论是「虎妈」田雨岚,还是「佛系」的南俪,其实都是在尽力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只是凡事过犹不及,快乐与学习,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框定在同一个标准里。
就像大家说的:不畏舍得,成长自有答案。
不管走什么样的路,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够成长得人格健全,健康快乐,这就足够了。
树妈说:
咱们最新一期的视频,是关于孩子是叫你“妈妈”还是“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后隐藏着另外的意思。
想看更多视频,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在这里,继续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欢迎来坐坐!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