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字数:5038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中幼常青共同体有一句格言:孩子能把一日生活中的任何瞬间,都作为深度思考的“素材”和创造力提升的起点。——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了
青岛东方幼儿园与常青藤结缘始于2016秋卢涛园长访问洛杉矶常青藤社区学校,2017春开始系统的学习、并成为第一批常青藤理念实践园。
作为一所普惠性民办园,师资流动的问题也存在;好在经历了七年多已有一批掌握新理念并有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
教师放手下的幼儿自主,还要实现深度学习,这个时候教师的支持就非常关键。在这个案例中,朱世红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建构区游戏寻找时刻的“不寻常”,通过适时的抛问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通过组织反思讨论会找到矛盾点,生成了这样一个游戏课程。
相信青岛东方幼儿园建立了平等协商的师幼关系,在《评估指南》背景下,在实施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实践,继续勇攀高峰,成为一所区域性的先锋幼儿园。
区域活动中,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区域之一。他们在建构中总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这天一组孩子们在建构区搭建着自己的城堡,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就在游戏进行的火热的时候,另一组小朋友的家“着火了”,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他们寻求另一组小朋友的帮助并躲到他们的家里,在躲避的过程中撞到了小朋友的家,于是他们之间就开始了一段冲突。由于当时两组小朋友之间有身体的接触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老师介入到游戏中,和孩子们坐下来一起进行讨论。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讨论想知道他们之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让曲雯赫小朋友情绪有这么大的反应。经过双方的叙述老师了解事情的经过。
许弋赫:那个王曦妍破坏了我们的家。
朱:嗯。
许弋赫:然后我跟肖洛浦就他们的火灭了的时候。
老师:可以可以,一个一个的说。
董候:我跟王曦妍我们家着火了之后,我们要去躲避,之后我们不知道怎么跑过去了我们没看见路就撞到了,不知道怎么可能就撞倒你们家呢。
王曦妍:我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不小心没看到就那样了。
老师:好,那你们说。
董候:对,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是去躲避。
老师:他们说他们不是故意的,是到你们家去躲避。
许弋赫:你们先说一声,在上我们家躲避。
老师:嗯。
董候:可是我们以为你们知道,然后我们就过去了。
许弋赫:我们不知道,我们都没看着你上我们家来。
孩子的大想法:虽然你们家去着火了,你们要躲到我们家来,但是你也要通知我们一声呀,只有打了招呼才可以到别人家里来做客和躲避。这是基本的礼貌礼仪。
王曦妍:是我们刚才玩的时候,我们不小心把他们家碰倒了,之后就那样了
老师:曲雯赫说说你的想法。
曲雯赫:他们就是故意的。
老师:那你怎么认为她说,那你说说就是你怎么认为他们是故意的呢?
王曦妍:她把我们的家也破坏了。
许弋赫:你们先给我们弄坏的。
王慕安:她把我们家给弄坏了。
曲雯赫:你先把我们家给弄坏的。我才把你们家弄坏的。
许弋赫:谁叫你们先给我们的房子先弄坏的,曲雯赫都说赔你们为啥不去。
王曦妍:我们把他们的房子弄坏是不小心的,然后他们也把我们的房子也给弄倒了。他们也不是故意的。
朱:哦哦,你认为…
许弋赫:老师,就是我们也不是你们的朋友,我们来的时候是,我们刚才来的时候就是跟曲雯赫玩的。
董候:我们刚才不是故意的。
王曦妍:是我们跑着的。
许弋赫:等一等,我还没有说完,我还没说完呢。
老师:一等一等昂,你们两个先一等,先听许弋赫说完,许弋赫还没说完,先别着急。
许弋赫:就是所以曲雯赫才破坏你们的家的,你们破坏了我们家,然后曲雯赫才破坏你们家,这不是你们重新搭。
老师:曲雯赫,小朋友认为说是,他们到你们家不是故意给你们破坏的,但是你因为破坏董候刚才说了可以给你道歉可以和你说对不起,但是你上人家把人的城堡给人家破坏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曦妍:你我们玩着火的游戏然后。
董候:然后不知道哪里躲因为着火了没地方躲所以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去曲雯赫家躲。
朱:这个我知道了 那我们听听曲雯赫想说什么好吗。
在老师询问的过程中没有抓住儿童的想法孩子们说到‘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也不是朋友’‘你们破坏了我们家,然后曲雯赫才破坏你们家,’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深入的和幼儿讨论。当时教师只想帮助幼儿解决的问题,并没有顾及到曲雯赫小朋友的感受,因为一个小朋友精心设计搭建的作品是也是孩子们的心血,如果可以大家换位思考的话,如果你的作品被其他人给破坏了的话,你的心情也是不好的,所以老师当时并没有感受到曲雯赫的心理,而是一个劲儿的询问曲雯赫小朋友的的想法没有感受到她的心里。
董候:相互说一下对不起,要不然就给对方搭一个房子。
老师:你们两家的房子都被破坏了然后董候提议要不相互的和大家说声对不起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就是相互搭建一下房子,你们两个同意吗?
当一方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另一方的小朋友并没有同意而老师急切的想给予对方指令,让对方同意这个解决办法。其实当时孩子的心理也是很难受的,老师不能把个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身上,应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
朱:说一下你的观点吧。
王曦妍:是曲雯赫拽我的衣服。
朱:那你觉得曲雯赫拽你的衣服你非常的生气是不是。
王曦妍:我不开心。
朱:那你想怎么办呀。
王曦妍:我刚才和董候破坏他们的房子,他拽我的衣服。
朱:曲雯赫小朋友觉得你拽他的衣服他觉得难受你觉得怎么办。
朱:你要不要和小朋友说声对不起呀,要不要。
曲雯赫:不要(摇头)。
朱:那你觉得你拽他的衣服他非常的难受,那你换位想一下那如果说拿别人拽你的衣服呢?
老师把自己的想法给到幼儿没有让幼儿深入的思考,让幼儿感受到如果当时是你被拽衣服,那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是希望孩子们在遇到事情时可以换位思考。
许弋赫:我想把他拉回来,去给我们重建那个房子。
老师:哦 是这样。
王曦妍:我不想给,他们还拽我衣服。
老师:他们觉得你是不小心把他们的房子弄坏了他们想让你去。
王曦妍:不是故意的。
老师:他们觉得他们不是故意的许弋赫。
许弋赫:我先看看底下再说。
曲雯赫:但是我还是不想原谅他们。
老师:你还是不想原谅他们。
王曦妍:我们都和你道歉了,你们还不跟我们道歉。
董候:我们都好心好意的和你们道歉了,为什么你们不和我们道歉呢。
许弋赫:我们还不同意呢。
曲雯赫:你们还没赔房子。
许弋赫:房子还没赔。
当曲雯赫询问到,那我们家房子是怎么倒的时候,对方只是说不小心给碰到的,难道说不小心不是故意的就应该不赔偿吗?其实当时老师是忽略到这一点,并没有及时地抓住这个问题,让幼儿能更深入的探究问题。
老师:可是我觉你们也把人家的房子弄坏了呀。
董候:很长时间很长时间才搭好的房子。
老师:那就是说你也不原谅曲雯赫。
老师:曲雯赫你看你不原谅他们,你也把他们的房子弄到了,他们也不原谅你。
老师:那这件事情怎么解决呢。
曲雯赫:听不清楚。
董候:听不清楚。
许弋赫:曲雯赫只是弄一点。
曲雯赫:可是全弄坏了。
董候:是不小心才弄坏的。
王曦妍:拽我的衣服 我不舒服。
在拽衣服这件事上老师也和赫赫小朋友聊了一下,他也觉得当时很生气自己的家被破坏了,后来他觉得拽曦曦的衣服也不对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了对不起。在游戏中能看到孩子的这种社会交往模式就是通过游戏来完成,体现了孩子的社会建立关系的能力。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极其有意义,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直面冲突,解决冲突,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这样的人际往来,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慢慢提升,独立自我也能够逐渐确立,内在安全感也会日益增强。我们只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冲突应对策略,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提供技巧和支持。
朱世红
对于提供视频的老师来说,通过全体教师又在一起学习教研从中获得启发和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视频中孩子们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都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尤其是董候和曲雯赫两个小朋友董候是一个顾全大局可以和小朋友共情可以让游戏继续进行的。而曲雯赫小朋友是我坚持自己的原则无论你是不是故意把我的作品弄坏了都是要赔的两个小朋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幼儿游戏时,老师不光是观察者,也是支持者。在游戏中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让游戏更深入的进行,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探究和发展。
对于老师我觉得我的本意是想知道他们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在老师询问的过程中变成了主导解决问题的,这里老师也具有指向性。在谈话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只有在反复观看视频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再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想我不会在介入在孩子们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这也是在孩子们出现冲突时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成长。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及其有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直面冲突,解决冲突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这样的人际往来,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慢慢地会提升独自自我也能够逐步确立内在安全感也日益增强,我们只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冲突应对策略,而我们需要的是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提供技巧和支持。
丁辰
在今天我们园所的《建构区》案例,在回顾视频和儿童的对话中,我们觉得曲雯赫小朋友这组和董候那组其实是两种角度,董候那组的小朋友觉得:首先我并不是故意要去给你破坏的,而是不小心造成的,我和你道歉就可以了!而曲雯赫的角度:我没有办法原谅你们给我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我没有办法从这个破坏当中走出来!那在面对这两种油然不同的角度观点的时候,首先老师组织的这个小型讨论会的形式非常好,也给我们呈现和澄清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在介入的同时,是否我们的思考更为重要呢?我们的目标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化解这个矛盾,达到一个和谐圆满的状态?还是说让孩子们彼此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由他们自己发起解决或者处理的方式而不是老师主导的走向?就是从这个案例当中也给到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反思: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到孩子?当我们在处理问题是怎样时无意识的主观性该怎么调整?在尊重个体差异的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激发出来那些平时开口不多的孩子们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该怎么权衡这个介入和放手的关系?
孙宁
通过今天的教研,听了张晨老师的分享,觉得她好厉害,能通过一个案例中孩子的话语就能比较透彻的了解孩子的性格。这足以提现了了解孩子的重要性。我以后在研究案例,分析孩子话语的时候也要连贯起来分析,更深的分析孩子背后的故事。案例中的王曦妍和董侯一开始是一个团队的,她们的话语也是相互附和的,到后来董侯说相互说对不起,再给对方盖一个房子的时候,王曦妍说不同意,我感觉是不是她觉得董侯不和她站在一个立场上了,她心里觉得不高兴所以才不同意董侯的意见的。董侯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孩子,她会很热心的去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而王曦妍会把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现出来。当老师真正了解孩子的时候就会懂得她们行为背后的意义了。
杨舒涵
常青藤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院研修组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儿童的矛盾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就出现。老师是以法官以一种权威者的身份告诉孩子这样不可以,还是在参与中让儿童去自己化解矛盾?
一个原本其乐融融的建构游戏,被突发的“着火”事件打断了。在儿童的世界中游戏就是真实存在的事实,真实的着火、真实的自救的,当然当矛盾出现了争执也是真实的。
皮亚杰认为以平等互惠为基础的伙伴交往与冲突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较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观念冲突,对于儿童励志发展更有益。在这个游戏中儿童有着自己面对问题并解决的思考。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对不起”就能解决矛盾的呢?
评估指南中提到,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看似简单的游戏折射的是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自我中心”。所以无论是游戏还是真实的社会,规则是我们相互之间平等尊重的基础。在这个游戏中协商的建立规则远比解决矛盾与纠纷更为重要。
规则分两种,一种是基础性规则,一种是团体性规则,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呢,团体性规则是儿童和老师要共同去建构的。遇到困难去求助他人要建立在怎样的条件下?不小心破坏了别人的东西除了对不起还要做怎样的事情?小朋友提出房子的的赔偿应该怎么解决?在这个游戏中尊重与平等的关系如何建立?这些都是可以与孩子沟通中去达成共识。
/推荐阅读/
??晨风絮语,会心一笑|揭开美好的一天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中幼常青所有转载需授权
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
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
//
感谢
星晨东方幼儿园
感谢
朱世红、丁辰、孙宁、杨舒涵老师
提供原稿和照片
朱世红老师
提供视频
星晨东方幼儿园
//
编辑排版 鲍黄滨老师
审核校对 王子玄、徐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