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关注故事童声
让孩子每天两个小故事,听故事,长见识!


作者:慕课君
来源:飞慕课(ID:feimooc)
黄磊的女儿多多,在成长中几乎是一路被骂过来的。
她小小年纪,染发,打耳洞,涂口红,每次被网友察觉,都要引发一场骂战。
最近,她的一组生活照上了热搜。
眼睛水汪汪的,气质极佳,果然是别人家的姑娘。
可评论区却热闹了,说多多早熟,觉得她装,甚至有些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
一个明明如此优秀,能自己写话剧,翻译英文书,比赛中拿奖拿到手软的孩子,却不被大家所喜欢和接受。
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多多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好女孩,她“叛逆”,有想法,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其实,认为女孩子就应该乖巧,懂事,给女孩子诸多束缚和规定的父母,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马伊琍在一次直播中,谈到一件非常后悔的事:就是把女儿爱马养得过分懂事和听话。
她说,自己最初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严格而专制的,就连今天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也是“你必须听我的。”
直到有一天,爱马回家说起她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过家家,有个小朋友总要当妈妈,而让爱马当宝宝。
这让爱马感到非常委屈,因为她也想去当妈妈这个角色。
如果你把孩子养得太乖顺,她连被欺负了说声拒绝的勇气都没有。
在过去的主流思想里,温顺乖巧,是对女孩子的最高赞誉。
但它放在今天,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培养女孩子的目标,不该是让她去当别人的陪衬品。
这个社会很多人去唾弃妈宝男,但对“乖乖女”却充耳不闻,甚至把这当成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他们不知道,这样养出来的女孩子,以后日子会过得非常艰辛。

女孩子温柔贤良孝顺会做家务,在婚恋市场上才会大受欢迎。
而嫁一个好老公,伺候好婆家人,安稳过小日子就可以了。
房价那么高,孩子更是吞金兽,精细化养育,光教育就要花不少钱。
这时候,普通家庭女性不进入职场,不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一个从小听父母的话,懂事乖巧的人,走进职场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呢!
前几天,慕课君看了一个综艺,叫《令人心动的offer》,主要讲述8个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在律所的实习日常,最终能拿到offer的名额只有两个,竞争非常激烈。

当面试官问她:律师和公务员之间,父母的影响占多少?
哪怕她一路学法律,披荆斩棘,最后也没弄清楚自己想走哪条路,只是不走的那条路会心有不甘。
她也说自己从小就乖乖的,之前爸爸也建议过她考公务员,但她拒绝了。
她选择律师这条路,算是她的第一次叛逆,因为太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了。
秋怡能拿到了实习机会,正是因为她的这份“叛逆”和自醒。
这个姑娘非常温和,没什么主见,没有攻击性,什么事都喜欢憋着忍着,也想得比较多。
比如有一次,关关好心帮同事的忙,结果同事的工作出了问题,却要关关对整件事负责。
这样的事情特别多,明明不喜欢,但她又不敢拒绝,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们性格懦弱,说话做事唯唯诺诺、循规蹈矩,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甚至有些敏感自卑,缺少魄力和勇气。
一位女士,非常的勤俭持家,但她却找了一个沉迷赌博的老公。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是老大,有几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他们家几姐妹加起来受到的关注,都没有弟弟受到的关注多。
所以这位女士为了讨父母喜欢,就变得非常乖巧懂事,勤俭持家成了她的主人格。
那么相反的部分呢,她还是孩子的时候,也会想大手大脚,可她不敢,因为担心这样做的话,父母就不爱自己了。
这个不敢呈现的部分好像消失了,但其实不是,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
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而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
因此,这位勤俭持家的女子,找了一个赌博成瘾的老公。
而这种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也会成为和他人建立关系的习惯方式。
作家蒋方舟在《圆桌派》里曾经分享:小时候,为了讨好妈妈,在妈妈面前表现“我是一个节约的好孩子”,所以省下自己买早饭的钱,肚子饿了就去捡别人吃剩的东西……
而这种懦弱,讨好别人的方式,她也无一例外的复制到亲密关系当中。
有一次跟男友吵架,对方在电话里一直大声骂她,她却整整跟对方说了两个小时的道歉。
但男友觉得这样的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又一直打电话来。
可她就是没勇气跟对方说一句:你这样做,我很不喜欢!不要再打了!
因为这个,她曾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观都坍塌了,日子过得非常痛苦。
后来她与人群隔离一年后,才深刻了解自己的问题:自己总是迎合别人的期待,做什么事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对别人没有底线和原则,自己的不愉快不敢表现出来。
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她才开始慢慢疗愈了自己。
但还有更多的女孩,会让自己越活越憋屈、越活越拧巴,成为各种关系中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却不得而知。
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少犯点错,少走弯路,以后的生活幸福。
他在广州日报工作时,他收到一个女孩的信:女孩和男友谈了三年恋爱,很恩爱。但她父母严重反对,甚至以死相逼。
武志红老师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就在一家餐厅约见了女孩和她的爸妈。
妈妈给的第一个理由:我女儿长得好看,那个男的一般。
武老师直言不讳,告诉这位妈妈:您女儿不能用好看来说,最多算端正。
这时,妈妈又给了第二个理由:我女儿学历高,他学历低。
实际上,女孩本科学历,男孩大专学历,关键对方的收入,是女孩三倍以上。
她之前跟我说过,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半年,才被我发现!你知道吗?她以前对我百依百顺,像我的小棉袄一样!
这下武老师懂了:这只是听话还是不听话的事,根本无关女孩的幸福。她只是犯了一个错,就是没听她妈妈的话。
这个女孩还是和男朋友分手了,但她也同时离开了妈妈,选择自己一个人远走,再也不回来。

她用这种方式逃离了妈妈的控制,却也失去了幸福的可能。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父母只有把人生的方向盘给孩子,她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父母最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会孩子懂得如何拒绝别人。
所有教育的基础,都应该是尊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和个体。
很多时候,孩子的“拒绝”并不是对父母的挑战,而是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权利意识的展现,也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时,父母就应该放下“家长”的姿态,蹲下身来、认真倾听,理解、尊重他的选择。
如此,孩子便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存在的决定权,逐渐培养独立想法。
在放手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件事的“边界”在哪里,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
我们可以先肯定孩子“拒绝”的权利:“如果你不想,可以拒绝,这是你的权利。”
再提出解决建议,“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或者你可以想个别的办法,只要你愿意……”
最后,如果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了问题,我们要及时予以肯定,强化正确的行为。
用“重要的是你愿意”帮孩子划一个清晰的界限: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自己的事。
比起服从,拒绝是一门更难的学问。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里,蔡少芬曾说大女儿是一个不太懂得拒绝别人的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还笑。
为了让孩子学会说 “不”,他们就在家里模拟各种说“不”的场景。
引导孩子:自己不愿意答应别人时,可以直接真诚地说明拒绝的客观理由,内容要直接,用词要委婉,既要维护自己权利,也要尊重别人。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本文来源于飞慕课(ID:feimooc),一个助您轻松育儿的公号,孩子不听话?长高问题?心理发育敏感期?科学与英语启蒙?你关注的我们都有。做优秀父母从关注飞慕课开始。转载已获授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手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