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封
云飞老师:什么样的孩子之后能自己学习,还能学习好呢?
云 / 飞
博苑总优化师、CPE家长学校校长
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3-6岁教育成功与否的真正检验,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如果以所谓的“学习成绩”,以当下看得见的认知能力来论学习,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什么样的孩子以后能学习好才是重点。
我们想象一下,哪些孩子能够成为学霸?能够考上211、985?能够进入清华、北大?他们有没有什么共性?
成为学霸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是:自律、自主、专注,自我效能感高。他们自己对学习有兴趣,不需要别人的督促、要求,也不依赖奖励或惩罚来驱动。
第一,这是自己喜欢的事。
第二,独立,凡事自己面对,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非父母的。
第三,有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小的放手,也让他们拥有自信。在面对陌生领域、新难题时,他们相信自己能应对,也拥有足够的学习力来克服困难,掌握新知。
相反的情况是,如果一个小朋友对学习没兴趣,专注力不够,需要别人督促监督,则未来的学习之路恐怕堪忧。
自主、独立、专注、自律、自我效能感这些内在品性,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乃至生活、工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么,这些内在品性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恰恰是在0-6岁。
然而,在家庭当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真的重视这些品性的培养吗?我们的家庭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否以这个为核心目标来设计、来考核呢?
如果我们仅仅盯着当下,盯着让孩子多背几首儿歌,多会几个单词,多做几道数学,盯着这些直接的“正确答案”,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孩子的兴趣与自我效能感,那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孩子喜欢吗?我们允许他犯错吗?在学习过程中他体验着喜悦吗?是他想尝试探索,还是我们想让他学?
成人对教育目标理解的不同,就会导致日常做法的不同,从而影响儿童未来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
越是高控,越是替代,越是急迫,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弱。
而越是放松,越是愿意去首先感知、发现儿童的兴趣,通过准备环境去满足儿童的探索欲望,就越能帮助儿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就越独立、专注、自律,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
育儿问题来信邮箱:
boyuanyuer2021@163.com
育 / 儿 / 问 / 题 / 合 /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