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封
云飞:
这是一位母亲两个月中的第三封来信,一个孤立的案例因此变成了“连续剧”——从这三封信中,我们看到了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每周来信 61】 孩子最近特别失控,我该怎么办?——两个月前,妈妈描述了孩子“发脾气”、“顶撞”、“失控”的状态,语气中带着无助和些许绝望。
【每周来信 064】孩子“问题百出” 说脏话、迷恐龙、不睡觉,怎么办?——两周后,妈妈来信说孩子的状态好多了,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开始说脏话、迷恐龙、不睡觉…,唉,真是一位操不完心、焦虑不尽的妈妈啊。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孩子和母亲都怎么样了?
家 / 长 / 来 / 信
Letter From Parents
家长的第三封来信:
我是一个爱唠叨而且容易焦虑的妈妈,日常生活中以孩子为中心,在这种教育观念下,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所有的话都对孩子说,例如怎么还不去洗漱,怎么还不去睡觉,你穿衣服怎么这么慢,快点我们要迟到了,为什么要把玩具乱放等等…
虽然唠叨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但这种爱让孩子对我有了排斥的心理。例如他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和我说话总是很烦躁,故意说脏话,做事没有耐心,别人跟他说话他也不好好说。
一开始我总觉得我是你的妈妈,所以什么事情都事无巨细地指导,要求按照我的意见去做。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但对孩子的毫无效果,而且母子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找到云飞老师求助。
在听了云飞老师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之后,我开始尝试改变,尝试着慢慢去实施老师说的方法。
刚开始,自己的情绪还是会控制不住,这就要感谢孩子他爸了,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就会提醒我想下“火炉原则”。(首先,一位好母亲,应当如同房间中的一只火炉,因为她的存在,房间里温暖如春,孩子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感觉到温暖。其次,孩子在房间里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可以自由活动,想做什么都可以,火炉并不会干涉。对孩子不是管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管关键的底线原则。)
这样大概持续了1-2周,我的情绪基本可以自控了,面对孩子的时候,也能轻松地静下心来,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不管自己正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眼睛看着他听他说完。我发现不管能不能帮到孩子,只要专注听他说话,他都是开心的。
如果孩子找我时,我正忙得抽不开身,我会告诉他你可以等我一下吗?忙完我去找你。儿子会说:那你要记得守约哦!
记得有一个星期日的早上,我们约定一起去图书馆看书,路程是2.9公里,说好的是一起走路过去。走到一半,儿子说太累了不想走了。我说记不记得每次爬山你都要求爬到山顶,妈妈有时候想放弃,你跟妈妈说不要放弃要坚持,爬到顶就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和下面是不一样的。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累,如果现在放弃,我们就得往回走,这样就看不到图书馆很多新书了,它们可还等着你去认识它们呢。听完我的话,孩子瞬间兴趣就来了,我们一路小跑到图书馆。
要是照以前,我一定会生气并带着情绪说话:“说好了一起走,你怎么回事?”、“必须走!”、“老是这样,下次不带你了”…而且会一路上不停地唠叨他、说他。
在家里,我对孩子的唠叨也明显减少了。火炉原则中的“管少而不是管多”这句话,对我影响最大。每当我要说孩子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问自己——这是谁的事情?在谁的界限范围内?孩子是否会因此“伤害自己、环境和他人”吗?我是不是越界了?
最神奇的是,最初我写信求助,认为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在我自己做出改变后,那些问题自然而然地不见了。
我们家里有千珠链的工作,儿子能一个人反复操作四个小时,吃饭都没有叫他,这期间孩子一直没受我们影响,也没打扰我们。
在户外,几片树叶几根树枝,一根铅笔一张纸板,儿子自己能玩两三个小时,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昨天放学,儿子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我现在不发脾气好好和别人说话,别人也会好好和我说话,我的情绪小怪兽被小精灵打败了,我收到了好多徽章。我问他都有什么徽章,他说认识好朋友的徽章,谢谢徽章,勇敢说话徽章。
孩子的这些变化,令我非常开心——当我的唠叨、焦虑改变后,孩子的情绪变得温和、稳定,有耐心,专注力更是直线上升,真的,绝对秒杀我。
前天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儿子对我说:“特别喜欢现在的妈妈,现在的妈妈是个好妈妈,那个坏妈妈已经不见了,我喜欢现在的妈妈,不用换妈妈了”。听了这句话,自己眼泪差点掉下来。
我现在感觉的是,不仅儿子有了很大变化,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的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在工作中,和同事之间,减少了负面情绪,变得积极了,很多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云 / 飞
博苑总优化师、CPE家长学校校长
如果要了解这个孩子出现状况、发生转变的全貌,一定要把这三封信都读完。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不希望每周来信就是在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希望它可以给到一些家庭切实的帮助。每周来信中给出的建议,无论在实施当中是遇到困难,还是取得了成效,我们都希望收到反馈——这是我们最愿意收到的信息。
王阳明说:世上未有知而未行者,知而未行是未知。
这位母亲,并非天生强大,在育儿方面也有很多问题,过度焦虑、控制、好面子、不自信等等,但是,她同时是一位从善如流、勇敢实践的母亲!
非常欣慰在来信中看到了孩子和母亲的变化。
身为父母,最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做好自己——自己有追求,有事业,努力学习,积极、正向地看待自己、孩子和周围的人——孩子的积极改变就会到来。
育儿问题来信邮箱:
boyuanyuer2021@163.com
育 / 儿 / 问 / 题 / 合 / 集
(点击题目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