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家|崔文生
责编|Mengxi Hu,Phil Xiang
想到之前去十三陵水库游泳,我和爸爸都横渡了水库,来回应该有四五公里。爸爸61岁了,游泳和体力比我好很多,妈妈在岸边看着我们俩游。我拿了一个游泳圈,用两米长的绳子拴在身上,以防万一。很漫长的行程,来回一个多小时,过程中不由想了很多问题。
想起了孟母
前一晚一个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等。不由想起了子不学断机杼的孟母。现在呢?变成了“子不学,找园长”。如此说可能会有家长说,子不学断机杼是说孟子长大了,起码上小学的年龄吧。那学龄前的“子不学”,就是你幼儿园的责任。
对于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我曾在博苑幼儿园网站撰文分析。现在就说说孟子的学前生活,他的妈妈搬了三次家,每次搬家都是把孩子从他喜欢的环境里转移走,从做丧事和市井贩卖的环境中转移走,从孟轲喜欢的游戏中转移走。那么转移的原则是什么?妈妈的好恶?孩子的兴趣?都不是,是社会规律,是源于孟子妈妈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和判断,这就联系到了目前的问题。
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父母?
有在回龙观办幼儿园的朋友说,他发现,全职妈妈的孩子问题最大。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而且根据我的观察,也不是所有的全职妈妈孩子都有问题。把这个问题和孟轲的妈妈联系起来,就仿佛找到了答案。因为孟子的妈妈应该也是全职妈妈,其实只要积极努力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并坚持原则,有远见,有行动,不管是不是全职妈妈,就都能给孩子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完全以孩子的好恶和一时得失为中心,为之忧虑,为之失去原则,为之放弃对社会规律的探索和思考,就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重大损失。说严重一点,就对不起孩子。
做一个家长,应该给孩子示范。游泳的活动给我很多提示,从小经常看爸爸在水里劈波斩浪还救过人,看着爸爸解决单位的问题刚柔并济受人尊重,看爸爸作为长子在大家庭里的责任感,看爸爸在困难和低谷时有尊严而不放弃希望,这些东西对我的影响远远的大于说教和管束。他也很少说教和管束,我也很自然就想学习他,追求光荣和梦想。妈妈是中学老师,一直很忙,很少管我们的学习,但关键的时候,总是果断出手。
高三时候,和一个女生一起骑自行车回家,被妈妈看见了,她什么也没说,一直也没说什么。上了大学,假期去班主任家,才知道妈妈当天晚上就去了老师家,了解我和那个女同学的情况。老师说问题不大,妈妈就没和我提过这个事。还有就是得知考上大学后,全家都沉浸在节日气氛里,家里客人很多。有个同学找我,我不在家,妈妈好像忘了他来说什么事,我就和妈妈说了句(具体什么已经记不清了的)不是很客气的话,妈妈在阳台上打了我一个大耳光眼睛里还有泪水,真真的把我从那时候浮躁的得意气氛里打清醒过来,让我好好认识和思考了一下自己。
爸爸像大船,让孩子也有扬帆远航的理想,让孩子去憧憬走进山水之间和海天一色的壮阔风景;妈妈像那个用两米的绳子拴着的游泳圈,在关键的时候给孩子帮助,在远行的时候给孩子安全感,但不去搀扶或者说束缚孩子的手脚,否则是游不远的。
教育的真谛是自身的强大
所以建议这位妈妈,抬起你的头,寻找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关注孩子成长和社会规律,你会发现自身状态还有对社会规律的探索和认知是给自己宝宝的最大财富。
作为幼教从业人员,我认为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在目前状态下完全解决您的问题和满足您的期望。等到您从自身做起的时候,您会发现自助者天助之,周围都是支持您伟大的教子计划的人和事。为这些问题打包票的人和机构,一定是骗子,骗子就是抓住我们有非分之想的机会来行动,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逐渐认知会让我们脚踏实地而少一些非分之想。
一个教育机构的使命包括同家长们一起去学习和思考这些事情,欢迎您和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大家都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孩子将来也是这样。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资讯
博苑儿童之家——口袋里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