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研讨,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记新学期“半日观摩、研讨活动”
每学期一次的“班级活动观摩”对很多的幼教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一活动方式,来共享一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同时也借助老师们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开放班级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改善和提升,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是,如果活动没有聚焦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研究点,观摩活动也可能流于形式。
经常出现的情况:
1.观摩时,参与教师很盲目:不知道怎们看活动,随处走动,有时干脆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等等。
2.研讨时,问题不聚焦:参与教师多半描述活动现场细节,没关注到问题本身;只说亮点不提建议,没办法就一个问题深入探讨,等等。
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新学期的半日观摩活动,彩田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在结合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基础上,反复碰撞、研讨,最终确定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回应”为本学期观摩、研讨活动的重点。随后,教研室为老师准备了“半日活动观摩、研讨辅助表”(以下简称“辅助表”),以便老师及早了解本次观摩活动的重点,为随后的班级开放和研讨活动做准备,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有了前期阅读“辅助表”等相关准备,在观摩活动的现场,主班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更有意识地运用了有效提问和回应的策略,引发了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师幼间的对话更加精彩,呈现高品质师幼互动的种种迹象。观摩教师参照“辅助表”,也有意识地对师幼互动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记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例如:某大班晨谈话题是“尝试”。其中有一个孩子说道:
幼儿:“尝试了,就会往前走。”。
老师:“对,我们不断尝试了,就会进步”。
显然,教师在回应孩子时运用了“重复、延伸”和“高级语言示范”策略,即在重复孩子原话的同时,又帮助孩子有所提升,而这里的“进步”对于大班孩子而言属于“高级词汇”。
观摩结束后,紧接着的是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参与教师对照“辅助表”上所列的有效提问和回应的相关策略,并结合自己活动观摩中的记录,进行阐述。既提到了开放班级教师在“提问与回应”中的亮点,又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以期让我们的“提问和回应”更加有效。同时,参与教师还对“辅助表”中所列的一些策略,如“抛接推进式回应”等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抛接推进式回应”这个术语虽是第一听说,但在平常的工作中却也用到过类似的方法。其提到的“先观察——再顺应孩子的思维——再逐步提出挑战”的大致程序容易理解,但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引导向幼儿逐步提出挑战,其间,不但要求教师对于孩子有充分的了解,要求教师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而且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精准、有效。总之,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非常高。
师幼互动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和回应”,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是通往高品质师幼互动的必经之路。对于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很多教师都表示这次活动研讨重点突出,研讨内容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收获良多。
以下内容摘自老师的原话
教师
这一次的观摩活动重点突出,有很多收获。
观摩活动前我可以查看相关资料,这样组织活动时我心里就更有数了。
教师
教师
看活动的时候,我会对照着“辅助表”去看,然后记录。研讨时我现在就找一、两个点,再结合我看到和记录的情况来说。
“辅助表”上列的一些提问和回应策略,平常我们也有这么做的,但不知道有没有理论依据,现在更清晰了。
教师
小 贴 士
1.在观摩活动前,将相关资料发给教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观摩、研讨重点,做好准备。
2.在观摩活动前,将相关要求告知老师,可以确保观摩秩序,大家的关注点就会在看活动上。
3.观摩活动后,及时给与观摩班级反馈,并跟进,可以将观摩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解决到位。
长
按
关
注
——有温度的幼教平台——
深圳市彩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