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思维很重要,几乎每一年都会考查到这一章知识点,单选题、材料题、简答题基本都会涉及到。思维在这一章里面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虽然是难点,但
是考得比较简单
一、思维的概述
特点
1.间接性(推理)
2.概括性(总结)
发生时间:2 岁左右
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概括
【解析】
思维的概述:
1.特点:单选题备考。
(1)间接性:推理/推断/推测。比如早上看到外面地上很湿,会推断昨天下雨了。没有直接看到在下雨,而是通过地上湿推断。
(2)概括性:总结/共性/得出结论。乌鸦是黑色的,因为看到第一个是黑色的、第二个也是黑色的,所以总结出来规律“天下乌鸦一般黑”,也就是共性。21
(3)例:小朋友知道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属于概括性。单选题会给出例子问是间接性还是概括性,掌握关键词即可。
2.发生时间:2 岁。
3.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概括。比如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如果小朋友说“妈妈,我想吃水果”,就能够用水果概括这一类的词,说明有思维了。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年龄(班) |
思维方式 |
思维工具 |
活动和内容变化 |
小班 |
知觉行动思维 |
感觉知觉 |
先做后想 |
中班 |
具体形象思维 |
形象 |
边做边想 |
大班 |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
词语 |
先想后做 |
3~6、7 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真题回顾
1.(2015 下)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
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小班幼儿
( )。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解析】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很重要,以单选题备考。给出例子问属于哪种思维方式,要重点听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工具。书上的比较复杂,看老师呈现的表格即可。
1.直觉行动思维:托小班,2-3 岁左右。
(1)运用的工具是感知、动作。比如幼儿园中小孩子玩游戏必须要有娃娃,老师把娃娃收起来就不会思考了。
(2)先做后想,比如小孩子玩积木,先用手搭建,搭建之后看见这个东西是什么,再去说这是什么。
2.具体形象思维:
(1)运用的工具是形象、表象。小朋友玩游戏不是必须有娃娃,可以空着手玩过家家,因为在他们头脑中已经有锅碗瓢盆形象。
(2)动作的作用逐渐变小,边做边想。小朋友说“我要搭小汽车”,边说边搭建。
3.抽象逻辑思维:
(1)使用的工具是语词,是成年人用到的思维。幼儿园小朋友刚刚开始萌芽。大班幼儿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说法错误,一定要有“萌芽”二字。
(2)先想后做。先说自己的想法,“我要搭一个红色的汽车”,再用手去搭建。
4.单选题问整个学前儿童主要思维方式是哪个?要选择具体形象思维。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早期: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二)幼儿中期(整个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具体性 形象性
(三)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性开始发展
1.经验性 生活经验
2.拟人性 把物体当作人
3.表面性 只看到表面
4.片面性 不全面
5.固定性 认死理
6.近视性 只顾眼前4
1.(2020 下)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
2.(2019 上)小红知道 9 颗花生吃掉 5 颗还剩 4 颗,却算不出“9–5=?”。
这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 )。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观动作性
D.不可逆性
3.(2017 上)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得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4.(2016 下)青青的妈妈说:“那孩子的嘴真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
D.思维的表面性
5.(2016 上)一名 4 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很重要,以单选题备考,与前面学习的皮亚杰的比较像,所以会联系起来考查材料分析题。比较重要的是前四个。
1.经验性:幼儿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比如小孩子看到妈妈种花,把花籽埋在土里能够长出花。小孩子有一天把西瓜籽吃到肚子里,会觉得肚子里会长出西瓜。再比如种瓜得瓜,想要更多太阳会觉得种太阳得太阳。
2.拟人性:万物有灵论/泛灵论。小草会疼、笔掉地上了会拍一拍问它疼不疼、天空对我笑。
3.表面性:只能看见表面,忽略本质。比如去超市买菜,东西很沉会说胳膊酸,小朋友不理解,会过来闻一闻说胳膊没有酸味。只能从字面意思理解,不深入。小朋友不理解反话,比如不好好吃饭,把鸡蛋黄往地上踩,老师会说“还能不能吃,不能吃就别吃”,然后小朋友就不吃了。
4.片面性:只能看到一个维度,不全面。比如做饭的步骤包括淘米、把米放进锅里、插电等。儿童玩做饭,会直接把米放到锅里,从一个维度思考。
5.固定性:刻板、认死理。比如给小朋友玩具,两个小朋友会抢一个玩具,当把一模一样的玩具给他们,他们不要,就觉得之前那一个玩具好。
6.近视性: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比如给小朋友 1000 块钱,他会立刻拿去买吃的、买玩具。
7.例:
(1)小朋友画画会把太阳画上眼睛、鼻子、耳朵,属于拟人性。
(2)妈妈领我逛街遇见小朋友,小朋友说“阿姨好”,妈妈说小孩子嘴真甜,我就问“你舔过他的嘴吗”,属于表面性。
四、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与活动的组织
直观行动性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3.由表象代替动作,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具体形象性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口诀】
直觉敢(感知)做(操作)表(表象)
具体重(尊重)经(经验)料(材料)
真题回顾
(2015 上)【材料分析题】
情境一:
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它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它动起来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它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问题: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有:
①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幼儿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事物。(适当展开并结合材料)材料中,莉莉认为自己走月亮也跟着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以自我为中心。
②思维不守恒、不可逆。不守恒是指幼儿不能认识到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着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适当展开并结合材料)材料中,两排一样多的纽扣,当老师把其中一排聚拢时,幼儿就认为不一样多了,表明思维不守恒。
③泛灵论。泛灵论是指幼儿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适当展开并结合材料)材料中莉莉认为月亮在走,给月亮赋予了生命,表明泛灵论。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言之有理即可)
①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③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分析、综合
(二)比较
找不同——找相同——找相似
(三)分类
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分类的类型
四岁以下不能分类
依据感知特点:颜色、形状、大小
依据生活情境:经常在一起
依据功用:个别功能
依据概念:下定义
(四)概括
【解析】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考查单选题,只需要记住课件上呈现的即可。
比较重要的是比较和分类。
1.分析、综合了解即可。
2.比较:儿童先学会找事物不同之处,其次找相同之处,最后找相似。“不
相似”
六、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
1.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
2.以掌握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熟悉事物(幼儿初期)——突出特征(幼儿中期)——较本质特征(幼儿晚期)
真题回顾(2018 下)下列表述中,与大班幼儿实物概念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是()。
A.理解本质特征
B.理解功能性特征
C.理解表面特征
D.理解熟悉特征
3.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晚于实物概念
(1)数概念萌芽:
辨数,认数,点数
(2)数概念的形成: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口诀:口给按掌)
(3)掌握数概念包括三个成分:
掌握数的顺序,数的意义,数的组成(关键)
(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1.判断形式间接化(以_____________为主)
2.判断内容深刻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转导推理:最初拥有,不属于逻辑推理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演绎推理:三段论推理
类比推理:对事物或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发现与应用
真题回顾
1.(2016 上)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
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作车道沟。”晓雪说:
“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七、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
1.个别事物→事物关系
2.具体形象→语词
3.简单的、表面→复杂的、深刻
4.情绪性→客观
5.不理解相对关系→能理解相对关系
模拟练习
1.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 )。
A.掌握数的顺序
B.知道数的实际意义
C.掌握数的组成
D.能辨数
2.妈妈给孩子出了算术题:“小宝第一锅吃了 1 个汤圆,第二锅吃了 2 个汤圆,一共吃了几个汤圆?”孩子哭着说:“汤圆没有了,全吃掉了。”这是( )。
A.客观性的理解
B.相对关系的理解
C.情绪性的理解
D.转导性的理解
3.儿童的数概念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 )。
A.口头数数-按物取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B.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物取数-掌握数概念
C.按数取物-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D.按物取数-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解析】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晚于实物概念,先知道什么是猫、什么是狗,再去学习数字 1、2、3、4、5。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掌握第二个和第三个。
1.数概念萌芽:简单了解。辨数,认数,点数。
2.数概念的形成:四个阶段。口诀“口给按掌”。
(1)口头数数。
(2)给物说数:给小朋友物体,让他说出来是几个。
(3)按数取物:比如说拿三颗糖,能够按照三的数字取相应物体。
(4)掌握数概念。
3.掌握数概念包括三个成分:单选题备考。
(1)掌握数的顺序:1 到 2 到 3……
(2)数的意义:比如 5 可以代表 5 个苹果,5 个帅哥。
(3)数的组成(关键):比如 5 可以分成 1 和 4。
需要讲课视频,备考真题模拟题、面试题的宝宝联系编者
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不是创造者我只是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