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暴力行为,还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平时不做引导,事情发生了怪罪到孩子身上,养了一个白眼狼?
一、想要孩子听话,要记住《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听话。
是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一股脑的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可以少走弯路。
希望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听话。但不要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
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值得每个做父母的用心去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女儿。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与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都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二、家长百依百顺,惯坏了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当他20多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家长的百依百顺,只会让孩子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自信心和上进心持续下降,从而不思进取,习惯轻易从父母那得到一切的他们,慢慢思考问题和做事只会考虑自己不懂得别人的感受,从而自私自利,缺少责任感和道德标准。
三、父母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约束。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会更加毫无约束地施暴。
就拿文章开头那个孩子说,孩子的不理智行为完全没有被制止,相反,在看了镜头后,像得到什么指示一般,下手更重了!想说,今天他拳打的是妈妈,明天脚踢的可能就是你这个父亲!
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具体要做到哪些呢?
-
好的家庭,一定是父母相爱,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和珍惜。
-
父母应该多关注自我成长,而非将所有的目光放在孩子学习上。
-
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尽量少打骂,多走心。
-
对于孩子的暴力行为应该及时地制止并加以引导。
1、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很生气、很不开心,可以大声地跟我说:“我很生气!我真的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