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但当遇到没有被打开的食品包装袋,孩子们会和它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情景再现】
下午孩子们午睡起床后,开始陆陆续续洗手吃点心。今天吃美味可口的小面包,这是孩子们很喜欢的小点心,可是……
小城堡:“老师老师,我打不开。”
可乐:“老师我也打不开,可以帮帮我吗?”
在这场打开包装袋的“考验”中,有的孩子不停地用手“掰”着包装袋;有的孩子手口并用却还是撕不开;还有的孩子求助他人帮忙,一双双小眼睛看向老师……联想到平时生活中,这样的小插曲经常会发生,小小的包装袋对现阶段的孩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于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个最常见的问题,我们对打开包装袋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究。
除了吃点心时会出现包装袋,孩子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包装袋。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来到超市、零食店、便利店,收集各种各样不同包装的食品,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的小零食外面穿着各种各样的“小外套”。
他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最想探究的一样零食,带到班级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寻找打开它们的方式!
孩子们把自己带来的小零食都收集到一起,一边讨论、一边发现,谁和谁带来的是一样的包装袋?谁的包装袋看上去比较好打开?谁的包装袋看上去很难开?
球球:“我最喜欢的冰淇淋蛋糕,它跟我们上次吃的点心是一样的袋子。”
丁当:“我跟喵喵都带了奶酪棒,我力气大,能一下子打开它。”
可乐:“我喜欢吃好多鱼,它的外面有两层包装的。”
孩子们发现有的纸包装很容易拆,用手一戳就破;有的包装带有锯齿纹,需要两只手合作打开;还有包装要花力气用力扭开……
【老师有话说】
吃点心时撕不开的包装袋,引发幼儿对包装袋的兴趣,结合孩子日常喜欢吃的各种零食,让他们对包装袋的秘密更加充满好奇。教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提供了自主讨论发现的机会,在讨论中他们各自分享自己的想法,初步对包装袋有了浅显的认识。
不同的包装袋打开方式都一样吗?如果要打开它,应该要怎么做呢?包装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提示?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起了包装袋上的秘密。
【寻找小牙齿,撕一撕】
子一:“好多鱼的袋子上有好多好多的尖尖头。”
老师: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小牙齿’?请你想想办法,撕开它?”
子一:“老师我试过了,可是我打不开。”
老师:“有这么多小牙齿,你可不可以换一边呢?”
子一:“我打开啦!”
【寻找小舌头,拉一拉】
橙橙:“我最喜欢吃果冻了。”
老师:“你都是怎么打开果冻的?”
橙橙:“这里有个多出来的地方我可以拉开来。”
老师:“你觉得它像什么?”
橙橙:“像舌头一样!”
【寻找小螺旋,扭一扭】
叮当:“老师,吸吸果冻撕不开来啊。”
老师:“它上面有个小盖子,可以怎么开呢?”
叮当:“转一转,我好像扭开来啦!”
老师:“扭开来的盖子里有什么?”
叮当:“有好多的小螺旋呀!”
【寻找小缺口,撕一撕】
小雨:“我力气大,一下子就撕开了。”
老师:“这么厉害,撕的地方有什么提示吗?”
小雨:“这里有个地方凹进去了,在这里撕开来。”
老师:“哇,原来找到小缺口就能打开它。”
GET了这么多的打开方式,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秋游的时候孩子们带来了好多好吃的小零食,他们用学到的办法尝试自己打开好吃的零食。有的孩子打不开,大家就你帮帮我,我帮帮你,互相帮助着打开包装袋享用美味。
橙橙:“Eddie开不了,我学会了可以帮他开。”
豆花:“袋子上也有小牙齿和小舌头,有它们的帮助,我以后也能打开好吃的了!”
皓阳:“我学会了撕一撕,还学会了压一压。”
丞宝:“我会开包装了,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了!”
老师:“你们都很棒,以后也可以尝试自己打开点心的袋子了对吗?”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大人不经意间的包办,就代替了孩子们喜欢的“工作”。孩子们在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都需要给予鼓励。在日后面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时,孩子们可以尝试去完成,也能够相互帮助完成“考验”。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喜欢自己挑战解决难题。之后的一段时间,不管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中,孩子们纷纷变成了小当家,帮助爸爸妈妈打开各自各样的包装,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师有话说】
幼儿亲历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我们所做的就是支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发展。无法打开的点心包装,引发了孩子对食品包装开口处奥秘的探究,通过探究学习,孩子们能够自己解决最初的困难,发展了手部的精细动作,也能迁移经验,将学到的本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这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为了探索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问题,从孩子的生活中来,答案,由孩子自身的探究获得。
撰写:小三班
审核:施勇波
编辑:方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