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
幼
国风毕业典礼
冬辞夏至
庚子年的开端带给了我们特殊的回忆
大班幼儿毕业的脚步也在步步敲近
这段日子就像孩子们成长的三年
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在快速地刷新着
但他们成长的速度也在飞速向前着
六月,悄然而至的不止雨季
还有令人难忘的毕业季
一场说下就下的雨
冲散的是难过的思绪
冲不散的是友谊
当雨季撞上毕业季
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六月末的夏日
栀子花开 纯白无瑕
我们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
这是一场特别的送别 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君子立于世,其言必立于行
希望孩子们能在充满古风国学仪式感的
毕业典礼里
领会国学的尊师孝亲、崇德立志
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
陪伴他们明礼修身、雅贤兼达
第一章·开笔留名
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 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成为读书人。“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宝贝们来到毕业典礼的第一件事,便是用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这个小“开笔”仪式,象征着开启他们人生的新阶段。
第二章·正衣冠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这正是——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忆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
小小仓幼伢儿们集体变身古风翩翩少年郎,青衫长带。
哎呀,弄错了,再来一次!
汉服宝贝们在师长的带领下进行正衣冠:检查衣扣、整理衣领、拉直衣角,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看看穿戴整齐的宝贝们,一个个都好潇洒啊!
第三章·谢师恩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礼谢先师,让孩子明白上学求知是一个人的使命,老师是他们的引路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毕业典礼上,宝贝们都有许多的感触,他们描述了自己对幼儿园生活的回忆,用自己的语言向陪伴了自己三年的同伴和老师表达了惜别之情。
同时,宝贝们还用庄重的“谢师礼”向陪伴他们的老师、父母,献上自己最诚挚的感恩之心。
【孩子们双臂向前伸直,手掌重叠,男孩左手前,右手后,女孩右手前,左手后,面向老师深深鞠躬】
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
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让我们向辛勤教导我们的老师献上我们最珍贵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点朱砂
点朱砂开智又称之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知好书,正品行。这一颗红痣,饱涵着我们父母、亲人、老师的美好祝福,也在我们心中勾勒出一份美好的画卷。
毕业典礼上,园长妈妈和老师们手持毛笔蘸取朱砂,在孩子们眉心间,点上朱砂痣,一句句“祝你拥有聪明智慧”表达着美好的希冀。
面对即将重新启航的孩子们,园长妈妈也将满怀的激动、不舍之情一一诉说,将全体老师对孩子们的惦念、关爱和祝福传递着,用宽容铿锵的语言为孩子们训蒙解惑。
“收到园长妈妈、老师的祝福,好开心呀!”
第五章·诗乐绕梁
中国是“礼乐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礼乐相依,“乐”在古代是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感。“乐”可以让人感受和之美,体会礼乐文明引领人向善的本义。
大班的宝贝们精心准备了诗乐朗诵、汉服舞蹈、毕业歌吟唱等多重多样的节目,全方位地展示出礼乐之美。
小朋友们的表演都十分有古风韵味了呢!
什么,还没看够?那就和我们再一起到现场看一看吧!
快给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鼓鼓掌吧!
第六章·击鼓鸣志
古代的读书人要到学宫地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言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请孩子们在鼓当中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击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书。
“志存高远,厚积薄发”,击鼓明志时,孩子们用坚定的声音道出了心中的志愿,或许只是一张张青涩的脸庞,一句句稚嫩的话语,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梦想……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孩子们犹如即将破空的雏鸟,他们将展开自己逐渐丰满的羽翼,飞向更广阔的的天际!
我们毕业啦
此次“国风毕业典礼”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孩子们在进行设计的环节与仪式当中感受、实现“习礼、明孝、知爱、感恩、立志”。
【孩子们拿到人生中第一张毕业证书】
宝贝们 拿到这张毕业证
意味着你们即将与幼儿园的生活告别
你是否会记得 你最爱玩的游戏是哪一个
你是否会记得 你常读的图书是哪一本
你是否会记得 每年六一陪你度过的小伙伴
你是否会记得
幼儿园里喝水的杯 上课的桌 睡觉的床
画画的笔以及老师们的声音和笑容
······
也许我们还没有懂得毕业的意义
我们能做的
就是留住现在的自己
等到有一天我们懂得了分别的含义
也可以一直记得自己今天的样子
朝着美好 自由奔跑
愿仓幼骏业的孩子们,在将来能够完成梦想,成为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更成为不忘中国灵魂的祖国接班人!
【完】
关注我们,知道更多
初审|潘云芳 龚敏
终审|夏琴
图片|各大班教研组
编辑|彭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