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人们扫墓祭祖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历书》:“春风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风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小知识:
1、清明之时,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在扫墓祭祖之余一家人在山水之间游玩一番,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清明节是柳树发芽抽绿的时间,因此,在古代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吧,不过,折柳是对柳树的损害,以不宜提倡大家这样做。
2、“牵钩”是拔河的古称,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3、放风筝,古时人们在清明节将病况写于风筝之上,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4、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临近,群众扫墓祭祖、焚香烧纸活动频繁,加之春季大风天较多,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1.防止儿童玩火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火。 在山上或其他场所进行祭祀扫墓时,请勿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防止火烧连“林”。如需烧纸,烧纸前应尽量清理干净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挖好的深坑或自带的桶、盆中进行。待烧完纸钱后,一定要将燃灰清理干净,以免死灰复燃,切记要等纸钱、香烛等余火燃尽方可离去。
2.切忌乱扔烟头。
春天天气还很干燥,山林中遍地是枯枝落叶,一点儿火星就可能引起火灾,因此不要留烟头火种。
3.严禁焚香烧纸
在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线下、汽车附近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燃。
4.严禁阻挡消防通道
自行驾车前往墓地扫墓时,莫将车辆停放在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道的畅通。
5.推行文明扫墓
提倡无烟祭祀。市民要严格遵守墓区的防火规定,特别是在山林、杂草密集地段严禁使用明火、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
6.遇突发事件,请及时拨打求助电话
一旦突遇火灾,要保持镇静,及时拔打119或110。逃生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要判明火势,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果断地迎风跑出火灾包围圈,切勿顺风而逃。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应当使用湿毛巾遮住口鼻,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等容易沉淀烟尘的地方。
文明呼吁:
1、上坟不烧纸,植树表哀思;
2、一点星星火,能毁万亩林;
3、提倡文明祭扫,杜绝上坟烧纸;
4、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5、万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祸;
6、改上坟烧纸陋习,倡植树献花新风;
7、山上莫把火源带,青山常绿森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