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NING
项目背景
幼儿园要打造户外游戏场,分到我们班的场地是在教室走廊外的沙地上。这个场地可以创设什么内容的游戏场呢?于是在一次早操结束后,我们带领孩子参观了活动场地。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的想法……
“老师,我们可以在里面野营吗?在里面旅行!”
“我们还可以在那边放个飞机玩游戏。”
“两棵树中间可以放个吊床,再在旁边放个帐篷,晚上可以在这里唱歌!”
“我可太喜欢这个地方了,一定很好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根据设计图进行野营区的创设以及搭建。
过程与方法:促进幼儿形成“明确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行为与习惯:在《一起“趣”野营》的项目化探究中,激发幼儿形成自主、互助、合作、责任等良好的社会能力。
PLANNING
项目准备
1.前期调查
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倾听幼儿的思考和疑问,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站在幼儿的视角设计项目内容。
2. 资源准备
(1)教学资源:学校活动场、帐篷、烧烤架,木头、石头、锅碗瓢盆等。
(2)幼儿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家长评价表。
项目任务
本项目分为三个环节
各环节层层递进
野趣“吧”
?
搭建ing
?
野营区开玩啦
实施过程
观看场地后,孩子们进入了讨论环节。
珞瑜
我觉得很适合露营诶。
耀桭:我妈妈也带我露营过。
耀桭
子诚
我妈妈带我去露营还会搭帐篷,然后我们坐在帐篷里面吃零食。
我爸爸还会煮火锅给我们吃。
杨洋
孩子们将自己心里的野营区绘画下来
瞧,孩子们设想中的野营区里有帐篷、有吊床、有烧烤架、有看书、休息、有玩的地方等。根据幼儿的设计图我们将幼儿的设计图进行归类“烧烤区、野炊区、帐篷区、游玩区”。
野营区材料准备
那创造野营区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我们一起观看了有关野营视频。那这些材料怎么准备呢?
梁珞瑜:我家里有锅,我可以带锅。
修炫:我家有好多碗,我也可以带。
林岚:我家也是,我也可以带。
列完清单后,我们的材料收集之路分成了不同路线——幼儿收集、学校提供。幼儿负责从家中带来锅碗瓢盆,其他材料教师负责购买。
打造灶台
锅碗瓢盆都已经收集,孩子们又说到“老师,我们锅可以放在哪里烧?”
珞瑜:可以在厨房里烧,旁边还有洗菜池。
韩治:我看我妈妈烧菜都是在一张桌子上烧,上面有个架子一样的。
林武:可以用石头围成一个圈,下面放火上面放锅,我看野外生存力的人都
是这样烧食物。
杨洋:可以用木棍搭起来锅吊在上面烧。
幼儿灶台设计图
通过孩子们的解说,大家一致认为韩治的灶台最适合找木工师傅制作。于是韩治带着他们小组的小朋友去找木工师傅制作。
要做多高多宽呢
耀桭:“要不和我一样高?”
孩子拿来尺子请老师帮忙进行测量
耀桭有 120cm 高
韩治:“我的灶台上面还有放东西的柜子,这个高度小朋友可以拿到吗?”
分别请高个子小个子验证高度是否合理
孩子们再次拿着设计图与木工师傅交涉,共同打造属于自己设计的灶台。
最终商榷灶台的造型和尺寸
告知“灶台”的尺寸和设设计功能
师傅进行制作
家园共育
杨洋的设计方案比较复杂,需要用到竹子等材料,于是我们联系家长让家长同幼儿在家共同制作吊炉。
帐篷初体验
购买的帐篷已经到了,孩子们一起观看搭建视频,并根据说明书的指示,让相对应的木头摆放在一起。只见她们一起合作,一个人将木板对齐,一个人用螺丝将其固定。初步的框架已搭建完成,接下来需要将帐篷支架立起来并用铁棍将其链接起来。孩子们一起合作将支架立起来,只见支架摇摇晃晃。
观看说明书搭建
幼儿合作搭建
寻找门卫阿叔帮忙
成功搭建
有了第一次搭帐篷的经验,孩子们感叹“帐篷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力气太小了”,于是她们决定第二个帐篷找爸爸们来搭建。
孩子们已有较强的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再通过自己尝试失败后向大人寻求帮助,寻求帮助也是解决方法的一种途径。爸爸们的参与,不仅解决了帐篷搭建的难题,还让爸爸们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多样性。
设计区域牌
为了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活动区是玩什么项目、如何玩,孩子们进行了区域牌和规则牌的制作。
幼儿绘制区域牌
区域牌√
区域规则牌√
我是小厨师长……
我们通过家园共育,让孩子与家长在家共同制作一道美食,让孩子了解美食制作的过程,有美味的炸土豆条、煎饺抱蛋、香蕉派、水果沙拉、面条、绿豆汤等等。
幼儿制作美食活动剪影
我会烧菜
美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耀桭:要先准备好食物。
钰心:洗完食物后要切。
林武:要倒油放到锅里炒。
珞瑜:还要加调料。
绘制烧菜流程图
野营区开玩啦
材料已准备就绪!我们的野营区在今天就要开玩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游戏剪影
第一次试玩视频
发现问题1:杯子里都是沙子
水壶里都没有水怎么办?
我问道:“哪里可以加水”?
孩子们回答道“操场上有水龙头”。于是他们带领我一起去看他们找到的水源。
加入水源后
喝茶
烧汤
发现问题2:材料太少了
人太多不够玩怎么办?
发现问题3:休息区没人来了
怎么办?
随着游戏的次数增多,休息区和游玩区玩的小朋友越来越来。于是我用照片的方式记录这一现象与孩子们讨论“休息区没人来了,怎么办?”
珞瑜
可以改进一下,我想在帐篷里面增加一张床,小朋友累了可以直接躺在床上。
大树之间有一根绳子,可以再加一根绳子,小朋友拿着绳子走。
彦澂
林武
我想加个秋千。
可以在树上装个吊环。
杨洋豚
2.展示并介绍玩法
4.投票结果
1.幼儿进行绘画
3.全班幼儿进行投票
幼儿进行投票 确定增加的项目是增加吊床、爬行的绳子、躺椅。
重新打造休息区
材料到后,我找来了设计者们一起来摆放。
彦澂:这个绳子要绑在树的哪里?
优优:可以绑在树干上,但是要绑多高呢?
林武:应该要有我们这么高吧!因为我们要拿着绳子走。
于是他们搬来了桌子,让彦澂站上去确定高度,再请老师帮忙把绳子固定。
一起搬桌子
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都上去进行试玩,并不成功!
幼儿试玩
确定高度
于是他们进行商量“每次绳子上站 3 个人,需要排队玩。”
幼儿商讨
回到教室他们绘制了游戏规则牌,并在小朋友们面前讲解了游戏的玩法规则,并把规则牌挂在树上。
休息区改造后第一次试玩
终于等到户外学习场游玩时间,新增加的“吊绳”项目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想上去玩,一根绳子上站满了小朋友。
德芝:大家快下来 人太多了
每次只能站 3 个人 大家要站到树的前面排队
在德芝的劝说下,大家们都下来了,在大树前排好队有秩序的进行游玩。
改造前→改造后
老师有话说:
这是孩子们的游戏,所以我们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整改,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作为支持者,帮助他们一起创建野营区。
你瞧,孩子果然了解孩子,经过整改后的休息区“人满为患”。一个集体中,幼儿的能力发展与兴趣点均存在个体差异性,本次项目活动对于不同幼儿的个性化需要把握还不够,虽然在过程中采取了“以强带弱”的小组合作形式,仍存在有个别孩子“掉队”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节奏,去观察、捕捉“跑得慢”的孩子的闪光点。
PLANNING
教学建议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适宜的方式在每次活动后引导幼儿多反思、多交流,给幼儿足够的表现和表达空间。
2.创设过程中可将进行分组进行活动,以“强带弱”的形式带动同伴之间的合作。
3.在分享与交流活动中,要提倡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反馈,合作互助,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
安全建议
1.在爬高时要注意安全,必须要有一名老师在场地附近进行巡视。
2.每次游戏结束时,要洗手、注意卫生。
2.制作食物时,注意树枝的使用不要朝着小朋友。
幼儿园一日生活之户外学习场(野营篇)
未完待续······
PLANNING
幼儿在实施过程的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贯穿整个探索过程。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时机,灵活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
1. 问卷式评价
通过对幼儿进行集体问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本班幼儿对食物的了解及饮食习惯的方式。
2. 展示型评价
将幼儿的记录表、作品等在主题上进行展示,幼儿与同伴可以进行随时分享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等进行评价。
3. 故事记录评价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教师应做到观察与记录并行,因为这样最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教师捕捉到幼儿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或不同的活动状态,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客观的评价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评价表
家长评价
项目完成感悟: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与经验得到提升,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功感,并体验了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与幸福。
这就是项目化学习的魅力,帮我们开启一扇和真实世界对话的大门,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学习的真实感、情景感。愿我们都能在变革的路上,与儿童同行,与项目相伴,不断地看见幼儿的学习方式,听见幼儿一百种语言,剖析幼儿的探究过程,共同实践我们的教育智慧。
END
编辑 | 郑晓慧
排版 | 叶子
总审 | 吴东东
地址: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雁山路245号
咨询电话:0577—59862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