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穿过城市的车水马龙,一路向着沿海区域前行,我们来到了一家毗邻海岸线的园所,这也是我们“云探园”的第四站——宝安幼教集团第七幼儿园(机关第二幼儿园玉湖湾分园)。
刚进入园内,我们就发现了这所幼儿园有一些“不一样”,是哪些不一样呢?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深入园所看看吧~
1
建筑设计不一样:自由奔跑的乐园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及人格形成,对儿童的身心发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空间的形状不同会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儿童对空间的感受与成年人不一,他们更喜欢弯曲、形状奇趣的空间形式。因此,幼儿园空间形状的设计应迎合其空间功能与儿童心理特征,增加空间中的趣味性设计。
走进园所,我们发现最大的“不一样”便是建筑形状,它和我们之前看过的方正设计不同,整体呈半圆弧形状,幼儿在其中活动能顺应天性自由地奔跑。
(园所环境)
恰逢户外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围圈做游戏,顺着圆的形状,孩子们奔跑起来似是不知疲倦。
(围圈圈,我们一起做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因此操场边还排列了许多材料等待孩子们互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想玩的材料进行探索。幼儿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情,还收获了丰富的经验。
(户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小鸟小虫都成为了幼儿喜爱的观察对象。当我们行至园所后花园时,发现小朋友们正在摘杨桃咧!
“杨桃好大呀!”、“我的杨桃是黄的!”、“我的怎么是绿的呀?”……孩子们边摘杨桃边讨论着,学习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发生。
(一起摘杨桃啦)
(看我摘的杨桃)
(幼儿园的杨桃真好吃)
待孩子们将篮子装得满满当当,我们也随着丰收的脚步回到班级。走过螺旋式的楼梯,绕过回旋的长廊,各班孩子们有序而整齐的排列走动,似是让这圆弧建筑转起了圈。
2
环境材料不一样:提供专注的空间
这个时段的幼儿心理发育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受到色彩的影响更为显著,科学的、富有美感的色彩设计可以调节儿童的情绪,塑造其性格,培养其审美情趣。
走进教室,暖黄的灯光将教室映照得十足温暖,在一片亮堂中我们又发现教室里似乎也些不一样。区域整齐简洁,环创设计也相对素雅,整体色调上的浓墨重彩并不多。
老师向我们介绍道:“儿童所表现出的专心、独立、秩序感都是有环境因素影响的,因此我们的整体色调都会偏淡雅一些,希望给幼儿创设一个简洁的、不受干扰的环境,为幼儿在自主学习时提供可以专注于自己活动材料的空间。”
(班级各区域)
蒙台梭利认为:“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对正在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操作探索十分重要。听得再多,不如自己看一眼,看得再多,不如自己动手做一做。
(幼儿正在专注的操作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强调了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活动离不开有效的材料。
在班内,我们看见了不同区域中形式各样的游戏材料,每个区域都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特性进行投放。
幼儿在探索这些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分类判断,逐渐的建构自身心智,学会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
(为幼儿准备的探索材料)
看着孩子们在各自的材料中忙碌,我们讨论的声音也不自觉放低,生怕破坏了这份专注和宁静。
此时,窗边传来了小声的讨论,循着笑声望去,是两个小男孩正一起下棋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探索着棋子的玩法,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自主游戏带来的恬静,也有不少孩子结对探索材料的“动静”。
(幼儿合作学习)
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开展着学习活动,互不打扰又井然有序,这大概就是老师所说的“让幼儿在准备好的环境自主探索”的体现吧。
3
学习形式不一样:混龄模式的探索
在参观班级时,我们发现了名字不一样的班级——“太阳班”,原来是混龄班呢!带着对混龄模式的好奇,我们走进班级观察了师幼、幼幼的互动。
此时班级正在开展区域活动,除了孩子们的自主与协作活动外,我们还看到了教师也参与其中,她们和幼儿在同一张工作毯前进行材料探索,又或是围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小结,区别于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更注多的是平等合作。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习也应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老师们践行了教师观的理念,将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也交还于幼儿。
(师幼共学习)
皮亚杰的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儿童只有在与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才能从他人角度客观地看待和理解各种事物与问题,在各种同化、顺应的过程中接受新信息,在最终的平衡中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框架”。
在幼儿的协作中,我们看到了给弟弟妹妹讲故事的姐姐、看到了帮助弟弟整理书包的哥哥、看到了模仿姐姐学习的弟弟……
(混龄学习互动)
老师说,“儿童教会儿童”是这个班的特色,混龄教育模式打破了班级界限,为幼儿提供了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一方面能让小组幼儿通过观察大组幼儿行为进行模仿获得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大组幼儿在与小组幼儿的相处中对自己的“身份转换”有一定认知,从学会照顾小组幼儿的过程中也巩固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老师还向我们分享了早上接园时“偷听”到的一段大小班孩子的对话,画面中的大班孩子在上楼梯时看见徘徊在楼道的小班孩子,能主动且自然的与之互动,遥指着自己的班级对小组孩子说:“等我明年上小学了,你就到那个班(中班教室)去啦”
异龄互动在机关二幼玉湖湾分园似乎并不止于园级、班级活动,它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瞬间自然发生。
(异龄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我们从异龄互动的场景中更明晰了“异龄互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含义,幼儿在异龄活动中建构起的“小社会”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也为幼儿提供了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幼儿在园快乐学习)
通过这次探园,我们发现原来每个园所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虽然园所间参照的教育理念各有不同,但各种教育理念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儿童健康快乐的身心发展。
或许,这也是我们做云探园系列的意义,在聚焦园所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掘更多不同园所文化孕育出的高光时刻。
最后,一起走进园所看看吧~
欢迎大家也前来参观~
P.S:这所幼儿园藏在高速路入口,如果你一不小心走神了,有可能一脚油门就上了高速,可别不信,这是有真实案例的。
园所地址:宝安区西乡街道福中福社区银田路玉湖湾花园30号
鸣谢:文中部分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文|谢雨涵
图频|梁海妍、谢雨涵
审核|赵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