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戏背景—
刘焱教授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低结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给予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因此,集团一幼在户外游戏场地投放了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以满足幼儿深度游戏的需要,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
2
—游戏过程—
一. 钻洞洞
新材料投放以来,班上的孩子很少将这些材料运用起来,我感到很疑惑:难道是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游戏的认识还不够深吗?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用拱形门排成一排,然后从下面钻爬过去,这是他们将体能活动中学到的“技能”迁移到了游戏中。
不料,这时候梓健和耘逸争抢最后一个拱形门,于是我走过去制止了他们,“你们可以拿这边的轮胎玩,不一定要拿这个拱形门。”听完我的话,梓健立马就放开了手中的拱形门,跑去把轮胎拿出来,并将其与拱形门组合在一起,其他孩子看到之后也跟着一起去将轮胎拿出来摆放,很快拱形门和轮胎的组合变成了孩子们另外的游戏线路,他们排着队钻过拱形门,然后跳过一个个轮胎,再钻过拱形门,玩得不亦乐乎。
分析与思考:在游戏中,幼儿将自己的已有经验——体能锻炼活动中器械摆放、钻爬方法迁移到游戏中,再次在玩中学,锻炼了钻爬能力和动作协调性。教师偶然的一句话,打破了游戏的单一玩法,引发了幼儿对新材料的使用,并创造性地将轮胎和拱形门结合在一起,从固定的游戏模式中跳出来,将游戏玩法升级。
二. 游戏升级
在“钻洞洞”游戏中,我意识到孩子们还不了解幼儿园在各个场地新投放了哪些材料,于是我利用游戏分享的时间跟孩子们梳理了各个场地的材料。并且以“钻洞洞”为引子,和孩子一起讨论了“我们的材料还可以怎么玩呢?”
小布丁:“把轮胎放在一起,然后从上面跳过去。”
希羽:“把拱形门和轮胎放在一起,然后蹲下来过去,再跳过去。”
阳阳:“把拱形门倒下来,然后跳过去。”
小核桃:“拿那个木板,放在轮胎上面。”
梓健:“还可以用那个梯子。”
美茜:“还可以用一个很长的椅子放在一起。”
第二次来到二楼办公室门前的时候,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付出实践:
玩法一:将拱形门倒在地上摆放,并与轮胎连在一起,然后两脚跳过去;
玩法二:将新材料——木板和楼梯组合在一起做成了一个“上下坡”,走着或者爬着木梯上坡,然后再走着下坡。
分析与思考:教师意识到幼儿对新材料的认识不足,因此通过照片分享方式与幼儿一起梳理幼儿园新投放的材料,让幼儿了解到幼儿园有丰富的材料可以支持他们的游戏,因此第二次再来到二楼办公室门前的时候幼儿不再局限于轮胎、拱门,他们开始用上新投放的木板和梯子研发自己的游戏。关于“新材料可以怎么玩”,在讨论中激发了幼儿更多的思考,在脑海中进行新的架构,最终幼儿得以在游戏中验证、迁移、巩固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度学习,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在一次一次地走着“梯子”上坡,走着“木板”下坡中得到锻炼。
三. 一路生花
经过第二次游戏材料的组合,给孩子们打开了新游戏的大门,“钻洞洞”游戏再次升级,孩子们将轮胎、拱形门和木梯、球门等组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迷宫”。“我们在走迷宫,从那边(木梯)爬上来,然后过隧道,再从这里爬出来。”梓容很高兴地跟我介绍他们的游戏。
材料组合而成的游戏不仅仅是“迷宫”,在二楼办公室门前,孩子们将人字梯和垫子组合在一起,爬上人字梯,然后从上面跳下来。在游戏过程中,芷晴刚开始只能爬上人字梯的一面,还不敢自己跨过另一面,“老师,你扶我一下”,看到她实在害怕,我便上前给予帮助。经过几次的练习,我发现芷晴的动作平稳了许多,似乎找到了发力点。此时,我想我应该可以放手,试着去信任孩子的能力,于是我便鼓励她:“这次你可以试着自己跨过去,我会在旁边保护你的。”在我的鼓励下,芷晴慢慢地爬上人字梯,在用脚跨过去的时候我看到她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很努力地用手抓住梯子,脚缓慢地抬起来又放下又抬起来,我便在一边给她加油鼓劲。最终在尝试了几次后,芷晴终于克服心中的恐惧跨到另一面的梯子上,待双脚放稳后开心地跳了下来。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幼儿的成长需要很多自主冒险和挑战自我的机会,支持和放手是为了更好地成就他们。
在二楼操场,孩子们将木箱、椅子、轮胎、PC管、垫子等组合,然后在上面绕着走,或者将木梯和人字梯结合,从木梯爬上去再从梯子的另一边爬下来,或者把梯子上面当成自己的家,“这是我和袁颖恩的家,我们在上面聊天。”筱雅晃着双腿,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一楼操场,孩子们相互合作,有的搬椅子、有的一起搬木梯,有的一起抗木箱,他们将椅子、人字梯、木梯、木箱等组合成“天桥”。游戏中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椅子,穿过人字梯,爬过木梯,最后从木箱上跳下来,乐此不疲。
分析与思考: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经过前两次游戏幼儿获得了材料可任意组合创造的经验,同时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到了游戏的成就感。因此面对各个场地丰富的材料,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想不断被激发,从而引起了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将“钻洞洞”游戏再次升级成“迷宫”游戏,不断探索各种新材料的玩法,创造出无限的组合方式,自发地创造了自己的游戏,由此便形成了“一路生花,多姿多彩”的游戏画面。这个过程中,幼儿在挑战自我中获得了成长,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了彼此间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他们的经验得以延续和重新构建。
3
—总结与反思—
华爱华教授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一天性中蕴含着生长的需要和生长的内动力。”在本次材料大组合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经验不断连续和提升的过程,从开始单一的拱形门“钻洞洞”玩法,到了将轮胎和拱形门结合,将木梯与轮胎结合;再到玩法升级的“迷宫”,材料组合“一路生花”,幼儿的身体素质、探究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意识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做中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追随幼儿的兴趣,发现其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其提供深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卢鑫(集团一幼)
编辑|陈静珊
审核|凌晓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