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天生对大自然的产物怀有无限的好奇心,会本能地想要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乐趣。“雨”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教师要充分挖掘大自然中对于幼儿有价值的元素,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动缘起
前段时间一直在刮台风下雨,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桉桉看到外面突然间下起了大雨,用手伸出窗户大声地说:“老师,外面下了好大的雨!”小朋友们听见后都非常惊喜地朝着窗户往外看,一边讨论并尝试着用手心去接住雨水。看到孩子们对雨水这么感兴趣,于是我们开启了关于“雨的奥秘”的一系列探索……
01 / 首次谈话:我认识的雨
☆ 讨论一: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书语:我见过太阳雨。太阳雨就是有太阳还下雨。
峻熙:我见过大雨,很大很大的雨。
展汐:我还见过雷雨呢,是打雷还下雨的。
可可:我见过暴风雨。
梓宸:我见过小雨,下小雨时很舒服,天气是很凉爽的。
可昕:我还见过毛毛雨,下毛毛雨的时候也很舒服。
近棠:我见过台风雨,台风雨很可怕的,它会把大树都吹倒。
孩子们眼中的“雨”
☆ 讨论二:下雨前小动物们会有什么变化吗?
多多:蚯蚓会从土里面爬出来。
蜗牛:蜗牛也会从草地里爬出来。
天纯:蚂蚁搬家。
里里:老鼠会藏起来。
希颜:松鼠会跑出来。
☆ 讨论三:雨到哪里去了?
嘉钰:到海里去了。
天纯:雨从天上落下来,落到了地上。
卓霖、书语:雨到下水道去了。
美金:雨落到了草丛里。
雨辰:落到了小房子的屋顶上。
近棠:雨落到地上,很多雨的话就会流到下水道里。
雨停了,小朋友到户外现场观察下雨后的幼儿园会有什么变化?
户外器械上淌着一滩水,摸着感觉凉凉的。小房子也被淋湿了△
很多蜗牛从草坪里跑出来△
小蜗牛都爬到墙上去了△
02 / 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
关于雨是怎么来的,小朋友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想……
老师:雨是从哪里来的?
雅蕾:是海里的水变成的。
芊妍:雨就是云上的水。
近棠:有可能是冰融成水,掉下来的。
书语:我觉得是天上的云哭了。
彤彤:太阳哭了,然后就下雨了。
可昕:是乌云里面有那个水,滴下来了。
桉桉:下雨了就是乌云掉下来的水。
可可:雨是被风吹下来的。
泰伊:我觉得是云里面的水蒸气变成水掉下来的。
泓文:雨是从天上来的。
根据幼儿各种各样的猜想,老师制作了“雨的秘密”亲子调查表,邀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雨从哪里来”的相关资料。
第二周,孩子们拿着跟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调查表来到幼儿园进行分享。
“雨的秘密”亲子调查表△
教师反思:幼儿在和爸爸妈妈收集资料,完成亲子调查表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主获取知识、经验的能力,同时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均得到发展。此外,也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教学活动。
经过幼儿前期调查,他们对“雨从哪里来”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雨的形成”,加深幼儿对“雨”的理解,老师利用媒体资源播放动画科普片《雨是怎样形成的》,孩子们很仔细地观看视频。
随后老师通过水循环图片给孩子们详细地进行讲解
通过阅读《小雨点旅行记》巩固经验△
幼 儿 表 征
活动小结:通过亲子调查、教师讲解等多种形式,幼儿加深了对“雨”的认识。在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于“雨的形成”的理解,在表达中也用到了一些专业词汇,如“水蒸气”“蒸发”……同时,幼儿能够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对于“雨的形成”的理解表征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雨”的理解和认知正在不断加深……
03 / 美术活动:《下雨天的故事》
经过了一系列活动,中五班的孩子们终于迎来了一场雨。在短暂的小雨过后,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到户外去,进一步对于雨水进行观察。幸运的是,中途又下起了毛毛雨,于是孩子们以更近的距离接触雨,稚嫩的小手急切地张开,想要抓住小雨滴,感受着雨水的滋润。回到教室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老师:摸到雨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展汐:冰冰的、凉凉的、毛毛的。
书语:软软的,很舒服。
谨辰:雨滴到地上的时候会弹起来。
天纯:我感觉雨是滑滑的。
铭棕:热热的。
珺楷:雨是甜甜的。
方向:雨是香香的,因为它落在了花上,就会有香香的味道。
分享过后,孩子们的创作便开始了……
孩子们用心感受雨带来的快乐,用绘画的形式表征出心中关于——下雨天的故事。
教师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对此教师创造机会和条件,和孩子们一起用绘画的形式围绕“下雨天的故事”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提升了孩子们的表征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04 / 第二次谈话:《你喜欢下雨吗?》
老师: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可可:我喜欢下雨,因为下雨了就可以玩雨。
雅蕾:我喜欢下雨,因为下雨了很舒服,可以睡觉。
近棠:我喜欢下雨,因为下雨了很凉快。
桉桉:我不喜欢下雨,因为狂风暴雨会把雨伞吹走,下雨太多了水流不走就会变成洪水,就会把人、小动物都淹死。
瑞霖:我喜欢下雨,因为下雨了可以像小猪佩奇一样去踩水。
洪溪:我不喜欢下雨,因为下雨了就会变冷,我怕着凉。
谨辰:我不喜欢下雨,因为怕被吹走。
老师:下雨对人、动物或者植物有什么影响呢?
展汐:如果是下小雨的话就可以给植物提供水分,但是下大雨的话就会把植物淹死。
书语:下雨的话就可以给动物喝水,但是太大雨的话也会把动物淹死的。
萱萱:太大雨的话也会把人淹死。
希颜:如果是狂风暴雨,风会把我们的衣服吹走的。
洪溪:如果是狂风暴雨的话会把衣服吹走。
多多:小雨可以去踩水。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谈话,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雨水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也了解到同伴之间的想法,认为雨水是具有双面性的。本次谈话是孩子们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炼,结合讨论内容,孩子们有了一个更深的拓展,谈话结束后及时记录了自己的想法。
幼儿表征△
05 / 第三次谈话:一起期待雨
经过了一系列探讨,孩子们对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好几个小朋友都提出想要雨天出去玩的想法。因此,新的讨论又开始了……
老师:那如果想在下雨时出去玩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
书语:要准备雨衣。
嘉钰:还有雨伞。
可可:还可以穿上雨鞋踩水。
方向:那什么时候可以下雨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近棠:我们看天气预报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有雨了。
于是,老师协助孩子们打开了气象图,通过天气预报得知了周四、周五将迎来小雨,于是在周四前,孩子们已经把雨具带到了幼儿园,期待着雨的到来。然而,等了两天,雨始终是没来。于是,趁着周末,老师又制作了一张“寻找雨”的调查问卷,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下周回园时进行讨论分享。
☆ 讨论一:为什么一直不下雨?
雨辰:因为没有通过水蒸气变成大雨滴。
书语:可能是因为蒸发不够,所以云就没有破掉,就没下雨。
奕泓:可能是云不够多。
年糕:因为水蒸气要很多很多,云撑不住了才会下雨。
嘉钰:因为是晴天,所以就不下雨。
宁栩:因为云飘到其他地方去了,其他地方就下雨了。
☆ 讨论二:不下雨我们可以做什么?
书语:不下雨我可以出去玩,交朋友,晒晒太阳,还可以做好吃的,不下雨也很好玩。
瑞霖:我们可以到游泳池里玩水。
铠泽:可以到公园里看看花朵。
里里:我们可以到水上乐园去玩水。
珺楷:不下雨可以去玩滑滑梯。
雨辰:不下雨可以在家里玩飞行棋。
奕泓:不下雨我们还可以吃冰淇淋。
琪涵:我们可以做一个下雨的小实验。
06 / 科学活动:《水循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学习的机会,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科学区里传来一阵讨论声:“海里的水变成了水蒸气”、“不是的,是因为太阳是火球,经过太阳晒,水就变成了水蒸气”、“然后水蒸气摩擦,变成水滴,水滴变重就变成雨了……”原来,孩子们正在交流自己对于雨的形成的理解。
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老师为幼儿准备了一个科学小实验,以便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水的循环,验证幼儿想法的同时巩固生活已有经验。
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水壶里发生的变化△
雅蕾:现在还没有变化。
桉桉:因为它还没有变烫啊。
希颜:等一下就可以了,耐心一点。
泓文:你们看,有烟冒出来了。
希颜:那不是烟,那是水蒸气。
桉桉:快看,有好多好多泡泡。
可昕:泡泡从底下冒出来了。
泓文:水变沸腾了。
雅蕾:越来越多水蒸气了,那等一下是不是就变成水珠了?
泓文:隔板上有好多好多的水蒸气了。
可昕:现在的水一定很烫。
桉桉:你们看,水蒸气都跑到一起了,变成水珠了。
泓文:哗,你们看,小水珠变成大水珠了。
雅蕾:嘘!小声点,不要吵到它。
可昕:耶!水珠掉下来啦!
活动小结:为了支持孩子们深入研究,建构有效经验,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并给予实际操作探究的机会,孩子们在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直观生动地了解到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受温度影响,水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摩擦变成水珠,当水珠越来越多时,太重了就会掉下来,就会变成雨。”
07 / 家园交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探索“雨的奥秘”整个过程中,家长们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对于老师布置的各项小任务,家长们积极反馈,与孩子一起搜查资料,协助收集“雨”相关活动的学习材料……活动过后,家长们在群里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
结语:在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和假设。同时,对于过程中幼儿获取信息的记录及整理,家长们提供支持与帮助,使系列活动更加丰满,达到家园共育。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等待,幼儿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对于此次活动,教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尊重、欣赏孩子们踏出的每一步,带领幼儿亲身观察和体验,积累有关“雨”的经验,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编者注:以上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余诗琦、陈慧慧(集团十八幼)
编辑|梁海妍
审核|赵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