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的世界里
我们努力成为一名追随者
追随孩子的目光
追随孩子的喜好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
让环境为教育助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为老师们搭建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集团六幼于本学期开展了环境交流分享活动。
在第一次环境交流分享中,小、中、大班级组各派一个老师做级组走廊大环境和本班班级大环境(墙面、板块)、区域标记设置与区域材料投放以及下阶段的重点的介绍;第二次环境交流分享中,老师们侧重点专注于某一份区域材料的投放与追踪从而生成的活动。
级组环境(餐后走廊)
真正做到级组同心,共同筹划,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充分利用公共走廊环境设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规划了丰富多样的区域,幼儿可以自由自主选择。
班级环境及区角设置
老师讲述了根据幼儿该阶段的年龄特点及学期目标班级各大板块的设计和各区角投放的材料及区域标签的设置,PPT呈现都落实到幼儿的操作上。
? 板块
? 区域规划与材料投放
材料投放遵循层次性、递进性、趣味性、多样化原则。
材料投放追踪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有准备的环境”中的重要要素,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载体。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关注区域材料的投放与调整一直是我园教研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一起来跟着这次的分享追随孩子和老师的脚步吧!
小班
追踪:建构区(纸砖)
中班
追踪一:神奇的手电筒
追踪二:多变的纸砖
大班
追踪一:签到表
追踪二:建娃合作
交流促提升
老师们在头脑风暴、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中,认真梳理和思考每次环境交流分享可以借鉴和疑惑的地方,深入挖掘孩子参与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的学习是持续的,教师的观察、思考、支持、策略尤为重要。
疑惑及建议:
1.小班多投放生活类的材料,半成品及师做好的成品让幼儿模仿;
2.小班益智区的拼插玩具在后期是否可以减少,班级之间在一段时期后可互换;
3.在对小班建构区的“纸砖”这份材料的追踪中,是否可以聚焦一种类型的车,侧重了解其结构;
4.在对中班多变的纸砖追踪下医院制作过程中,是否可以让孩子自己包装,教师不要着急包办,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包得平整、完全;我们也可以试着让孩子设计“建安医院”的logo;
5. 孩子的拼贴作品如何保存给其他孩子分享?(拍照、展示…);
6. 如何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感知?
7. 想要角色区与建构区融合,首先我们的环境要做出改变。在融合时,要考虑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在哪方面发展与提升聚焦在教师的关注点和目的上。
本学期环境交流分享活动质朴、真实,来源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做到了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集团六幼园长乔影、执行园长潘敏茹和教学主任杨湿营肯定了老师们的工作态度,尤其是本次材料投放追踪分享中,保育老师对建构区的指导和观察凸显出我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和认真。
每一次的环境交流分享活动都记录着集团六幼教师团队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前进的一个足迹、交流思考碰撞出的一束火花、也是我们的一次自我升华。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文|黄紫姗
图|集团六幼
编辑|陈静珊
审核|凌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