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应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提升新老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新老师们更快地熟悉岗位工作,2019年10月16日,集团十四幼开展了保育老师、实习老师经验交流会,大家相互分享工作经验,提出疑惑,共同讨论,在互享、互助、互补中,实现共同成长。
保育工作亮点分享
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观察各班的卫生情况
保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医生的指导下,老师们一步步成长,逐渐从基本胜任到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并能结合班级的情况调整策略,积极思考。
保育老师们一起走进各个班级,观察各个班级的卫生情况,挖掘班级中容易被忽略的卫生死角。
观察完每个班级的卫生情况之后,老师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和建议,分享各个班级中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指出一些自己观察到的问题。
分享环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保育老师们积极学习、不断反思。为提升保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调整、再尝试,找到了自己做事的方式和宝典。
在亮点分享中,老师主要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卫生质量;全面、细致、科学地管理幼儿的午睡;管理学生牛奶以及关注特殊体质幼儿等方面分享各自的经验。
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上,老师们将时间的有效利用做到最大化,分类处理能够同时进行的事情,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其他工作,每个人根据自己做事的差异和效率做不同的调整。
在提高班级卫生质量上,老师们各有妙招,比如擦窗户的方法、卫生死角的处理、拖把的使用等等,老师们也在这种分享中收集小窍门,提升班级卫生的质量。
在幼儿午睡的管理上,应及时的关注幼儿的情况,前后观察和测量幼儿的体温,调整好午睡前后空气的温度,做好午睡登记工作,调整幼儿的午睡姿势等等,细致的同时又全面关注幼儿,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情况。
保教并重,提升专业能力
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我们的要求,保育老师在完成“保”的工作的同时,也要实现“教”的引导,这也是老师们自身发展的必要。保育工作亮点分享结束之后,我们开展了保育老师、实习老师的分享交流会,主要从“教”上做交流和分享。
交流分享中,保育老师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建构区、角色区的观察与困惑;班级工作的配合与分工、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实习老师主要就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安排、教师的分工与合作以及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对混龄教育的认识进行了分享。
关于建构和角色区
保育老师提出不同年龄幼儿的建构和角色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大班和混龄班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如何及时的关注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如何给予支持和引导是老师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大家一起讨论,教研组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1.学会观察儿童,眼里看见孩子,及时观察到孩子们在角色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观察孩子们在角色建构区的讨论和分工,了解孩子。
2.要提升自己的理论学习,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建构和角色区的发展水平。
3.善于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的思考。
关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对于刚入园的新生一定是一步一步引导,老师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办法:
1.正面引导。教师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示范。
2.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大龄幼儿的行为影响和引导小龄幼儿。
3.幼儿参与到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监督中。除了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也请幼儿作为监督小助手,去提醒小朋友做好生活习惯的事情。
4.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明确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对幼儿的好处,如爱护牙齿等。
关于实习老师
幼儿园高度重视对实习老师的培养。实习老师以观察、思考、提问、学习的思想去逐渐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经过第一个月的观察,了解完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对实习老师做了下一步的要求。每天提出一个问题,了解相关事情比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区域材料的投放、幼儿的行为……观察到了我们就要去思考,去询问原因,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
经过以上的分享,老师们都收获良好,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帮助、互取所长,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也在这种互享、互助、互补的氛围中,实现共同成长。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 |吴汉艳
文|胡慧
编辑|陈玉华
审核|赵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