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提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在金秋送爽的九月里,我们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稚嫩的他们怀着好奇心,踟蹰地走进了幼儿园。在努力融进新集体的同时,他们也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考验:为自己服务。那么,在幼儿园里,老师是如何有效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一起走进集团一幼看看吧。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鼓励自我解决
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实现“自我服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班级里,老师们通过不断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不论孩子们做的好坏、完成度怎样,都对他们的尝试与努力给予适当的肯定,帮助其逐渐树立自我服务的自信心。因此,孩子们也开始乐意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片段一
还记得吗?第一次入园时的你,还是很依赖爸爸妈妈,不会使用餐具、不会打开牛奶的盒子……挠着头想要用撒娇的方式来寻求父母的帮助。
“城城,老师教你打开牛奶的盒子……”,你瞧,自己的小手使使劲儿,是不是就能打开牛奶盒啦?你的小手真的很棒!
片段二
老师:“陈老师已经帮大家把午点分好了,孩子们可以自己排队,自主拿餐。小心,双手端着餐碟,慢慢走,不要撒地上哦!“
孩子们可以看一看陈老师是怎样分餐的,怎样使用大夹子夹起包子和水果的。
片段三
一天午休起床后,小丛手足无措地坐在地上,看着自己的鞋子发呆。
“老师,您可以帮帮我吗?我好像不太会穿鞋……”于是老师上前耐心引导:“宝贝,穿鞋子的时候,小手也要帮帮忙哦,你知道小手该怎么帮忙吗?”小丛听到后立即用手比划着说:“我知道!先用手拿住鞋子,打开鞋子,然后把脚放进去……要用手留住一点位置放脚……”,老师听后支持地说道:“那我帮你整理好袜子,你用自己说的方法试一试,看能不能自己穿好鞋子哦!”
第二阶段:给予机会,有效引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作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采用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并学会适时放手,给予孩子们更多自主尝试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巧手!”周老师在集体活动上,和孩子们分享了“小手的功能”,同时耐心地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教导孩子们自主打餐、收拾餐具、清洗餐具、穿换衣服的方法,邀请孩子上前示范,并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鼓励表扬。
班级老师们统一教育理念与教养方式,引导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与合作,绝不催促、不包办代替,确保孩子们能够掌握学习和体验的自主权,从而得到相关经验的丰富和积累,以此发展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
○
尝试自己穿鞋子
学习穿鞋子,体验在自我服务过程中的小小成就感!
尝试自己穿衣服
“老师,我不会自己穿衣服,你可以帮帮我吗?”灵莉问,“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小伙伴,能不能帮帮你?”老师回答说。“我来教她吧!”小瑜一脸天真浪漫,“真棒!有好朋友的帮助,莉莉一定能够学会自己穿衣服的!”老师赞赏地说道。“那我来帮帮他解开纽扣吧!”芃芃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互帮互助的队伍中。
记得擦擦小手
洗手后要记得用毛巾擦擦手哦。“这是你的毛巾吗?”小丛问,霖霖拿着和毛巾挂在一起的照片回答:“对,你看,这是我的照片”。“丛丛,你也找找自己的照片。”老师温柔地提醒宝贝。
第三阶段:主动尝试与成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苍白老套的词汇还是掩饰不了大家激荡感动的心情。如果你能看见进度条,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和时间成为了正比。这一瞬间,一个月以来所有的付出与坚持,都是如此可爱,酝酿成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甜。
拿到菜以后,记得排队打饭哦!小二班的孩子们,已经可以独立打饭啦!
“小手要拿碗的边边上,这样才不会被烫到”,“打完饭后要双手拿碗,这样就不会弄洒了”,“我们不能浪费粮食,打了多少就吃多少”……孩子们纷纷和老师分享打饭的“小诀窍”,老师们也欣慰地笑了。
噢!我的小朋友们真棒!吃完水果后,已经能够主动清洗碟子和餐具啦!
“熙熙,需要老师的帮忙吗?”老师关心地问。熙熙笑着说:“我会自己穿衣服啦!”“哦?那你试一试,让老师看一看!”“老师你看,对齐扣子,用了一按,就好了!”没想到,小宝贝不仅会自己穿衣服,还能自己解开按扣、扣上按扣!
“苹苹,你怎么了?“老师,我不小心把菜汤洒到地上了……”没关系,你吃饱了吗?吃饱后可以想想办法,怎么处理地面上的菜汤哦。”“我知道了,可以用纸巾擦干净!”如果没有纸巾呢?我们小二班里还有好多好多做卫生的工具,你可以去厕所里面看看,看看有没有能用到的工具。“我找到了!是拖把!我可以用它把菜汤吸干!”真棒我的宝贝~你的小手真能干!
“老师,这个被子有点难叠。”乔乔和老师聊着,“没关系,你已经叠得很好了!多折几次,乔乔一定叠得比豆腐块还好看!”乔乔和老师都笑了。莹莹高兴地说:“对!你看,就像我一样,叠得很好看哦!”
快放学了,先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吧。芃芃在整理书包时说道:“脏衣服要放在小格子里,检查水壶有没有带走哦。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都好开心,我要快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的小手有多能干!我可以帮他们擦擦桌子、洗洗碗,我越来越喜欢自己啦!”
发现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其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练习,不断强化中形成。此次活动,老师们能够做到坚持随时发现,把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同时,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老师进行了及时的鼓励与指导,适时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予主动尝试的机会,支持他们在自己原有经验上跳一跳,为孩子们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营造了一个温馨、积极的环境氛围。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周梦瑶、刘慧欣(集团一幼)
编辑|梁海妍
审核|赵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