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润禾专家工作坊的工作也像遵循着自然规律般发生、开展、收获。继观摩孟媛专家倾注前沿理念和专业智慧的两节音乐活动后,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仅津津乐道孟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和活动设计的慧心巧思,也跃跃欲试,想要展露一番风采!这不,12月21日上午,工作坊里的两位老师将自己所得感悟和实际教学相融合,分别展示了《捏面人》、《金孔雀轻轻地跳》两节艺术活动,旨在通过现场即时教学找寻活动设计疏漏,借专家、老师共同教研机会解除自己的教育教学困惑,从而带给孩子们更加适宜和有价值的活动课程。
王贞敏老师执教的《捏面人》选材具有传统民间艺术特色,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用技艺高超的老爷爷捏面人这一线索,引导孩子们用京腔表达感谢,说唱结合理解歌词,以“捏一个什么,像什么”的句式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不仅学会说唱还愿意用动作表达歌词的有趣。
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积极参与,兴奋表达,既完成了既定活动目标,又丰富了孩子们的感知体验。王老师的甜美风格的演唱功底和教育感染力也是让听课老师连连称赞!
美丽的孔雀抖动羽毛,挥舞翅膀,尤其是孔雀开屏,总能引起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婀娜的孔雀舞正是傣族人民族精神的象征。孟颖君老师执教的《金孔雀轻轻地跳》通过创设化身孔雀旅行的故事情境,用躲避树林、打招呼等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自主模仿总结孔雀舞冠型、双叉腰、腿部屈膝、勾踢腿的基本动作。
孟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孩子的主动创造性。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孔雀舞基本动作,还得到了美的感受,一举两得,收获颇多!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一种努力过后的盆满钵盈,也是不懈坚持的精细雕刻。省实验幼儿园南校区的教研活动在领导和老师的率先垂范下,一直都是脚踏实地、热情满满。老师们都特别享受那种研讨中各抒己见、思想上激烈碰撞的教研氛围。在交流和批判中的收获一定是最丰满、最有益的。
本次教研活动由坊主张欣玲主持。
王贞敏老师首先针对《捏面人》进行了反思:“我今天的上课状态应该再积极一些,说唱创编环节的重点突出再到位一些!”
在聆听大家对第一个教学活动的深刻点评后,《金孔雀轻轻地跳》执教者孟颖君老师也是有感而发:“大家表达的反馈和建议同样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指导作用!”
大家的积极讨论中,不仅表达着对活动的反思和建议,更点着浓浓的专业热情!
专家引领环节,孟媛老师将自己定位在高校老师学习一线基地教师的角色,谦虚却更有高度的对两节活动给出自己的想法:这虽然是两节常规教学活动,但是我被两位老师的现场掌控能力和自身专业素质深深折服,其实,这种把最真实的教学状态和盘托出,不修饰,不畏惧的教学最能直接反映目前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优势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谈到《捏面人》,孟老师提到,音乐是实现真正教育的手段,孩子们从对捏面人动作的观察模仿到进行自己的创造和仿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些什么,让整个过程化繁为简进而把简丰富?是不是可以通过语言渗透等形式将创造力自然流入?
总结提升时,执行园长郭玉村凭借自己多年执教经验和深厚专业素养对两节艺术活动做了总结,她分别从教师专业素养、活动优化设计、阶梯等级模式、具体教学细节等方面强调。比如:“艺术活动对老师的专业要求非常高,《捏面人》中京腔的渗透,就要求老师对京剧基本唱法的熟稔和灵活运用。活动有个孩子的回答让大家出乎意料,王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将面向全体与个别有机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在《金孔雀轻轻地跳》中,孟老师如果能够将故事情境贯穿始终,更加优化故事情节,老师在融入舞蹈动作时更能水到渠成!”
行成于思毁于随。优秀的教学活动得以诞生取决于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老师们一直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润禾专家工作坊的孟媛老师通过带给幼儿园最先进教育理念,亲力亲为扎根一线教育实践,使得老师们燃起钻研教学的教育热情,这样的教育情怀也使得老师们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让孩子们最大化的受益!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学活动精雕细琢,让越来越多的教育案例指导实践,我们也期待润禾专家工作坊招贤纳士,注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力量!
撰稿:赵西子
编辑:尹 悦
摄影:尹 悦
润泽生命 | 教育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