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ERM
用专业促安全,以童趣培习惯
人生在勤 · 不索何获
幼儿园一日常规生活,既是全部课程的载体,又是实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平台,更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基本过程。因此,安全性和教育性始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对于生活教师而言,如何在一日生活中确保安全,如何在生活环节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契机理应成为业务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鉴于此,生活教师的专业碰撞由此延伸开来:
以专业知识,打造安全环境
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始终秉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为幼儿营造安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保障幼儿生命安全,提高教师的急救能力,保健医对生活教师团队再次开展关于“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的讲座培训,旨在用专业的态度来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
保健医宋丽萍大夫借助生动详实的课件视频,从气道异物梗阻的病因和判断、现场急救原则、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理论讲解,引导教师准确规范地进行施救。所谓气道梗阻是指异物阻塞了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一)气道梗阻的定义: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分支组成。所谓气道梗阻是指异物阻塞了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二)气道梗阻常见原因:
婴幼儿:婴幼儿喉保护机制及吞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又常常嬉笑、啼哭、玩耍,容易将食物、小玩具等异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呼吸道梗阻。
青壮年:成人多因在进食时谈话大笑,抛高接食花生米等食物,或进食过快,吞咽过猛, 将食物卡在喉部或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
(三)气道梗阻表现与识别:
表现:突然的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发绀。
识别:完全性气道梗阻:面色灰暗、发绀,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昏迷倒地、窒息、呼吸停止。不完全性气道梗阻:可以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可以听到异物冲击性的高啼声,面色青紫,面色青紫,皮肤甲床口腔粘膜发绀。
(四)现场急救原则:
1.移到坚硬的平面上
2.呼叫
3.开放气道,2-5次人工呼吸
4、心肺复苏
(五)急救方法:
1、背部叩击法
2、海氏手法:冲击伤病员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
COLD DEW
安全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此次学习,大家都意识到我们应时刻紧绷安全防线,提高责任感,积极学习各类紧急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知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以趣味设计,助力幼儿发展
如果将一日生活每一个环节既定的教育价值,都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得到充分实现,那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潜力就可以在“量”到“质”的飞跃变化过程中得以实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园在“寓教育于生活”理念的引导下,着手研发生活化课程的微课程系列,而喝水环节就是其中之一。
以“喝水趣统计”为主题,生活教师们在不同年龄幼儿不同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喝水统计内容及形式进行了深度思考,在幼儿的操作中不断改进,并借助集体学习的方式进行了分享交流:
高建文老师:教师通过喝水记录表对幼儿一天喝水情况一目了然;在喝水记录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寻找相应数字以及放入对应颜色、数量的冰糕棍能够促进幼儿点数、对应等方面的发展。
张俊英老师:为了将幼小衔接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在喝水环节中巧妙的设计。整个墙面总共有喝水小明星、今天的能量转换、幼儿喝水统计三个版块。幼儿每喝一杯水用深色小水滴记录,观察每天的能量转换,如果一个浅色大水滴等于两个深色小水滴,那么幼儿就要改变自己的统计表,按要求替换。根据统计的多少,每周评选出喝水小明星。这样的统计可以让幼儿学会两个两个数数,同时也为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并且让幼儿主动的喝水。
李壬慧老师:“小红心”的设计是整个喝水统计的主线所在。通过红心的逐渐填满和充实,去向孩子们传递“加油”喝水的理念,鼓励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主动喝水,增加能量。
王翊宁老师:拧瓶盖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孩子们锻炼小肌肉动作发展。对于中班的孩子们而言,精细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幼小衔接的准备,更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的水平。
石彦芳老师:对数和数量关系的初步理解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大一班将数字和加法融合在喝水统计表中,借助儿童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理解10以内的加法运算。幼儿将上午和下午的喝水量相加得出今天的喝水总量,并将结果书写到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的书写能力,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刘源老师:对于大班的孩子们而言,每面墙都是“会说话”的,都是记录幼儿学习思考过程的载体。大三班的喝水墙分为统计区、讨论区和喝水小明星三个部分,分别渗透数的分解与组合、喝水规则内化、秩序表征等概念或功能,通过五星宝宝的评选进行持续鼓励。
杨江虹老师:小朋友精心绘画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小水杯”,每喝完一杯水就将磁吸小水滴移动到对应的杯数,主动喝水的意识从中萌生,数字的奥秘也隐藏其中。
郑蔷老师:为了体现大班孩子自主意识和自我展示的意识,大二班孩子水杯的标识以及什么时候该喝水的图示全部都由他们自主设计完成。喝水统计墙采用了8以内的数的分解与组合,渗透对数的初步理解,插卡牌用幼儿的生肖,增加趣味性。由于大班户外活动要带水壶,因此,老师发起了“我的水杯大pK实验”让动儿自由探讨水壶和水杯怎么喝水才能达到1天8杯的饮水量。每一个环节设计都与班本特色“生活化”视角相结合。
赵婷老师:喝水统计是为了让孩子爱上喝水,从小班的手掌按压蘑菇钉到中班的三指拿取小夹子,注重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发展,为幼儿生活养成正确的使用筷子奠定基础。同时,更加注重互动墙的教育价值。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采用了数物结合的提示图标,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小组式的夹子归纳处,既为幼儿创造了同伴交往的机会,又可以避免拿取夹子的拥挤,在游戏中养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分享,大智慧,当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收获就不仅限于1+1=2那么简单了。在“见识”到大家独特而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之后,“儿童视角”的理念继续生发,“追随儿童”的决策开始酝酿,共同期待下一个阶段的完善!
YUYING
文案 | 李雯悦
编辑 | 李雯悦
责编 | 段宁莎
监制 | 王 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太原市育英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