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做教师已有十年。在我工作的十年中,作为教师我是很自信的,我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当然,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只扮演一个角色。工作4年后我也成为一名妈妈,在准备做妈妈前我是充满着惊喜和期待的,可是等真正做了妈妈以后,我才发现妈妈不好做。这个职位跟你的学历高低无关,跟你的工作崇高或卑微也无关,无论你强大也好弱小也好,想做个好妈妈真是不容易。
慢慢的我意识到,或许我可以做一个学生们都喜欢的老师,但是我却做不到走进儿子的内心。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不明白,我觉得我已经很爱他了,为他付出了所有。有时候我实在受不了儿子不依不饶的乱发脾气,我会狠狠地批评他责备他,甚至打他。我埋怨他不懂得妈妈的爱与付出,我把他身上所有的坏毛病都挑出来指责他,等一切过后,当儿子不再哭泣在角落里玩耍,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矛盾思考中,就这样持续了两年,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一直处于极端的边缘。
也有很多人跟我提出宝贵的指导建议,一种说法是:一个孩子,你太溺爱他了;另一种说法是:你给孩子的爱不够。这两种说法我都认可,我承认在生活中我会没有限度的满足他,他的玩具有很多;当然这都是物质上的,而真正精神上的满足我没有给他,我很少陪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准确的说少之又少,即使带他去游乐园,也是他在里面玩,我在拨弄手机。我极少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在他大声哭闹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咆哮和怒吼。
后来,儿子接受蒙氏教育,我也开始学习大量与儿童有关的书籍。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这是我始终相信的。幼儿园圆形大厅外面挂着一排牌匾,我常驻足拜读,每日走进幼儿园,我都会认真地揣摩墙壁上刻着的每一句话,最回味无穷的莫过于“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而灿烂的自由”,还有“亲情是天生的,爱是需要学习的”。这里典藏的每一句话,都是幼儿成长秘笈。
虽然平生也读过很多书,但是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却知之不多。后来,在我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后,脑中的幼儿教育空白部分得到了弥补,对儿童教育这一块儿才茅塞顿开。其中讲到一个词语“情绪剥离”,记忆犹新,我们绝大多数成人都无法真真正正做到这一点。当幼儿哭闹乱发脾气时,很多成人都会情不自禁烦躁易怒,用以暴制暴,以怒制怒的极端方式迫使幼儿停止哭闹和发脾气。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幼儿真正安静下来,只不过将情绪掩藏在内心深处而已。时间一长,山洪爆发,回环往复,周而复始,形成“恶性肿瘤”,也就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期。
其实,幼儿不比成人,语言发育比较迟缓,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哭闹和发脾气是他们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成人伤心难过生气了,可以喝两口小酒,找个人聊聊天,方式很多。幼儿比较简单,情绪来了,哭过闹过发完脾气,鼻涕吹个大泡泡,破涕而笑又是一个艳阳天。所以,和孩子相处,我们首先就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和幼儿情绪剥离开来。
通过与人交流育儿经验,再加上理论知识学习,我开始转型试着做一个好妈妈。我以为很难,其实不难,过程是漫长的,但收获的点点滴滴却是奇迹的转变。无论再忙,我都会积极和儿子进行精神交流,儿子最喜欢听我讲绘本故事了。看着儿子一点一滴的成长,作为妈妈,我的内心所感受到的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我和儿子在一起很开心。他很少乱发脾气也很少再哭闹,即使偶尔哭闹下,讲讲道理,他都能理解。儿子也很体贴,三八妇女节,帮我洗脚。每天对我和儿子来说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他坐在我的怀里,安静地听我读绘本故事。还有就是他睡着了,我伏在床头看着他,也是很幸福的。我的小王子,在慢慢长大,我既期待又害怕,所以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陪着他慢慢长大,也是一种幸福。
日子像风车一样转呀转呀,我希望等儿子长大了,我老了,我们都能记起,曾经蒲公英飞舞的林荫小道上,儿子趴在妈妈的背上天真的吹着七彩泡泡,阳光下一串串银铃般稚嫩的笑声穿透云层,在天空中留下美丽的笑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交流已经穿破空间的界限,走入你我身边。而平台就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媒介,南幼园创设这个公众号为大家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交流学习,共同成长。如果您有合适的育儿经验、自创美文、心灵鸡汤与大家分享,请编辑好文档和图片(图片与文档分开,并标注插入序号和文档中插入位置),发入邮箱787857524@qq.com,或转发微信xiaomoli19851003;来稿请备注幼儿姓名、班级以及家长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