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园里有一片空空的草地,还有一个大大的沙池。孩子们最想在这里玩什么呢?通过讨论,孩子们表示“想在这里的草地上玩水、玩泥巴、一起洗菜、做饭的游戏”。于是我们开始行动了…….
孩子们听到后,都讨论起来……
“地上的小草可以当菜菜。”
“树叶也可以。”
“那一定很好玩吧!”
“烧饭用的锅呀!”
“炒菜的那个铲子!”
“碗、勺子、水壶。”
“老师,我回家去厨房看看还有什么东西。”
“老师,还有洗菜的那个篮子。”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的回答着。
第二天,宝贝们带来了家里闲置的各种炒锅、平底锅、汤锅、铲子、勺子、水杯、篮子、孩子们小时候用到塑料餐具等等。
两个很特别的老式篮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元衎:“我家里有很多的这个,这个是老物件,以前的人用的东西。”
元衎的爷爷很热情地帮助我们收来了老柜子、老式的摇篮、老式的宝宝餐椅、老式是小火炉……还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没见过这些东西,这些老式家具比起放在那里不用,提供给孩子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他认为全部课程活动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沙水可塑性极强且深受幼儿喜爱的环境资源,我们在沙池周围开设了“小厨房”的区域,投放了真实的厨具、餐具供幼儿自主探索和体验,满足了幼儿“过家家”的游戏渴望和社会认知需求,对提升动手能力和丰富生活经验有积极作用。
经过和小朋友一起精心的布置,
我们的小厨房成型了。
经过讨论,小厨师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做饭”了。野草当菜菜,沙子当饭……有了娃娃家的游戏经验,孩子们使用起做饭工具来还挺有模有样。
游戏回顾时,大家分享了游戏的快乐,同时也有孩子提出:食物太少了,只有沙子和小草,还能加入什么呢?
经过讨论,我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树叶、树枝、小石头、小果子……这下“食材”可丰富了。
这些新的食材,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又会诞生出哪些新的创意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烹饪了一道道自然美食:蛋炒饭,肉汤、花草茶等。在孩子的快乐游戏中,小厨房与沙池自然地融为一体。
游戏回顾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分享自己做的“美食”,也发现了问题:所有东西堆在一起太乱了,厨具里都是沙子,还有些小材料没收回去,那该怎么办呢?
游戏的放手不等于放任,收拾整理本身也是活动的一部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学会分类整理,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材料和工具有有序收纳也便于游戏时自由取放,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孩子们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活动本身。
到底叫什么呢?
野餐+有趣,最后通过投票,“野趣厨房”就这么成立了。
说干就干,你提篮子,我拿锅,很快野趣餐厅在所有小朋友的帮助下,搬到了小溪边。
孩子们煮饭要用水,就会自己想办法去小溪里面取水。还发现了小溪的水里面有小鱼宝宝。
奕骁突发奇想,要做一锅鱼汤。有了前几次以物代物的游戏经验,奕骁想到可以用松果当鱼,加点水,一锅美味的鱼汤就出现了。
聪明的一楠用鹅卵石煮了一锅水煮蛋。
经过几次游戏的经验积累,孩子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做汤、做炒饭了,做出了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丰富的菜品,并对摆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局限于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孩子开始自己寻找、收集食材。
看这炒菜的动作,是不是熟练的可以当大厨了,再看洗碗的女孩子们,像不像他们的妈妈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干着活。
再看新品菜肴烤串、蔬菜水果沙拉、冰镇可乐
在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兔子在吃地上的草,阿姨告诉他们,那是金花菜,就地取材,孩子们摘了不少金花菜。
给孩子们提供真实的材料,在大自然的滋养下进行游戏,各种角色应运而生,而角色后的生活经验更是在这里重现,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的经验,变成了孩子的成长,这成了游戏衍生下的最美的结果。
文字:王丽菊
照片:鸿山园小一班
编辑: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