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说起家庭教育故事,估计每个家长都有关于自家宝贝说不完的故事。。。。。。神兽们睡着了,世界也安静了下来。圆圆的脸蛋、均匀的呼吸,忍不住亲一口才舍得离开。坐在电脑前努力回忆这六年来养育孩子的点点滴滴。
我家是二胎家庭,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家大宝,他生活在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如今已经是一个新场幼儿园大班的大哥哥,他善良、勇敢、聪慧又好学。
这六年来我的教育心路历程总结下来就是:期望、信任、鼓励、坚持。
0-3岁之期望篇
宝贝三岁以前我最多的是对他的期望,小小的他在我眼里一切都是优点,不挑食,记忆力好(听过的故事能复述,听过的诗能背诵)、长得帅(自己感觉自家的娃怎么看都好看)、爱学习(爱看书爱涂色)等等,就连他开口晚说话迟都被冠以“贵人语迟”的优点。成长记录册里记录着他三个月会翻身,一岁会走路,两岁能数数到一百,三岁会60片的拼图,会识字。。。。。。一个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我简直生了一个“天才宝贝”,我期望他能上清华北大。
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我突然开始焦虑,因为我发现我家宝贝虽然自己能专注看书讲故事(主要是巧虎系列的书籍)但是不会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语言表达方面: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不能表达自己。倾听方面:听不见别人的对话,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天哪,我感觉我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我不再期待他能在人群中突出,也不再想着那个清华北大梦反而期望他能适应幼儿园小班生活,健康快乐。
3-4岁之信任篇
小班入学前一晚,孩子爸与我彻夜长谈,关于育儿他平时话不多,但是总能在我焦虑无比的时候点醒我,他说:“相信孩子吧,你信他就是对他最好的爱。”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输在起跑线,就连最基本的幼儿园入学都能让老母亲焦虑到睡不着,担心他在幼儿园做不好,适应不了,被老师和同学排斥,事实真的会那么糟糕吗?不,这一切都是老母亲的自我想象,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没有给予他独立成长的空间。果然,信任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宝贝入学以后那些糟糕的想象都没有发生,我也积极响应“家园共建”,积极参与学校的公开日活动,积极报名做志愿者,因此多了些参与体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的机会,这也让孩子感觉到了他的妈妈也热爱他的幼儿园,喜欢他的老师和同学,短短入学半个月宝贝就能叫出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回家会和我细数他的朋友们,出乎我意料还能交一个上下铺的好兄弟。
4-5岁之鼓励篇
中班啦!孩子又长大了,这个时候的他性格已经很鲜明,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主意,知道要挑选动画片,知道要去哪家好吃的香喷喷餐厅吃饭,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个时候鼓励孩子多去动手做一些事情尤为重要,我们家会常常采用“好奇式鼓励”,比如他画画的时候我会问“你能和我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教教我吗?”现在画画是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在班级里他画的画也能经常得到上墙展示的机会(听孩子口述是这样的),我家也常常采用“感谢式鼓励”,我下班回来,宝贝给我拿来拖鞋的时候我会夸奖“哇,宝宝你竟然认识哪双是妈妈的拖鞋,你的眼睛真厉害,谢谢你给妈妈拿来拖鞋省的妈妈再去找。”因为经常鼓励,他作为哥哥从来不和弟弟计较做多做少,反而很乐于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鼓励的滋养下长大,日常中多多的鼓励能给他储蓄足够的力量去克服日后遇到的困难。
5-6岁之坚持篇
坚持阅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孩子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天睡前他都会从书架上找出自己喜欢的绘本让我给他讲,而我即使再疲惫也坚持给他讲完绘本,这是我们每天都能共同感受到的温馨快乐的时光,在我的熏陶下,他也学会了每天给弟弟讲一本故事,大概是坚持阅读的缘故,在学校里他语言表达方面进步很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积极性强,班级里每周的新闻播报也很有逻辑性,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俗话说“养儿容易,育儿难”,教育真是一门艺术,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自己和孩子一起努力,不断进步,一起成长,共筑“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文字撰写:大六班 张俊彦家长
图文编辑:孙薇薇
审核人:俞方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古韵新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