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园以“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引导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弘扬高尚师德,“讲奉献,争双馨”,树立优良师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幸福而庄严的时刻,我园将系列推出2021-2022学年度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师德标兵”–徐颖、辛明雪老师和“我身边的榜样”。她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专业的教育行为践行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使命与担当,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日常故事,感受她们浓浓的职业幸福感吧。
用青春播撒爱的故事——徐颖
14年前,我成为了青岛市实验幼儿园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爱的相遇 共同成长”的园本文化理念滋润下,我从一名青涩的新教师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每天忙碌而充实,虽辛苦,但我内心却感到踏实与满足。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身边榜样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幼儿教师而默默努力。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
我始终坚守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的性格、行为特点、家庭教育背景如何,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有爱、温馨、积极的成长环境。记得班里有一个胖胖的男孩子叫明明,他的父母是外地来青务工人员,每天忙于维持生计,家里还有妹妹,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明明的衣服时常脏脏的,脖子黑黑的,好多小朋友都不喜欢他,这使得他敏感易怒,且伴有攻击性行为。那时,只要有时间,我就给他洗干净脖子,擦净脸上的脏渍,整理好衣服,告诉他要做个干净整洁的男子汉。明明的手很巧,我经常邀请他做一些美工作品,在小朋友面前展览他的作品,让大家看到他的闪光点,班级中树立他的威信。每天放学前请明明帮我提醒走廊里的小朋友慢慢行、靠右走,慢慢地明明的行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自律。我想,对孩子真正的尊重和关注,就是要让孩子时刻体会到你对他的爱。
2014年,随着市北学前教育集团的建立,我来到了保利园担任小班班主任工作。此时我正处于哺乳期,需要每天中午回家哺乳。对于刚入园的孩子,适应午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更多地陪伴孩子们,我每天都等所有孩子午睡情绪平稳后才离开。姥姥在家抱着饿得哇哇直哭的女儿急得团团转,孩子饿极了、哭累了,有时候就睡着了。抱着女儿的我也很心疼,但想到更多的孩子在等着我,两点前我又匆匆返回幼儿园。哺乳期到了,许多孩子都不知道我中午曾经离开过。
做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多需要内心的宁静和善良。每年接新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小班升班后的进餐问题,我和搭档于老师用尽各种办法引导孩子们主动进餐。吃猪肝时,我扮成豹子讲吃猪肝的好处;添饭时,我模仿空姐,推着小推车为小乘客们服务,并请他们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孩子们的进餐量和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褒奖,比获得任何奖励都让人感到满足。
家长是开放教育的重要他人。与家长沟通,老师既要有积极沟通的敏感,又要有换位思考的宽容。有的家长对孩子小心翼翼、事无巨细,这样虽然给老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每个孩子对于家庭来讲是百分之百,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家长都按照我们理想的方式沟通,遇到不易沟通的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抱怨。
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日出日落,风风雨雨,十多年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涯,也装点了我的人生,我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有创造的工作感到自豪。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幼儿园优秀园本文化的浸润,园领导、同事们的支持下,我会继续努力,让师德的光辉照耀平凡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