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如果家有宝贝9月新入园,大概还有两个月多点的时间。对于即将开启全新幼儿园生活的宝宝们来说,这可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趁着暑期,逐步帮助孩子养成并巩固一些好习惯,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那究竟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又有哪些具体可行的对应方法?6月26日,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与家长们一起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教子有方》节目,为家长们答疑支招。一起来看看方所长给出的建议吧!
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
??上图仅供参考
和家里不同,宝宝在幼儿园中的作息是相对固定的,包括早上入园、上下午餐点、午餐、午睡以及游戏活动等。
入园前,家长可以逐步把宝宝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或尽可能地接近园所作息时间。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家长们尤其需要培养孩子早睡早起、规律午睡及独立入睡的习惯。
温馨提示:避免让孩子“晚睡晚起”
假期中,家长应尽量帮助孩子保持规律的睡眠作息习惯。如果孩子晚上难入睡,可以适当增加日间运动量、消耗过剩体力,或者在睡前给宝宝读绘本,让TA平静心情以尽快进入睡眠。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里,没有了家长的帮助,如厕、洗手等个人卫生事宜,需要宝宝们自己解决(老师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为宝宝提供帮助)。因此,在入园前,帮助宝宝养成按需如厕、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独立如厕,是每个孩子需要学会的独立自理基础技能,关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能够独立上厕所的宝宝,入园后更从容,过渡期更短。从现在起,在孩子如厕结束后,建议家长不要帮TA脱、穿裤子,尽量鼓励TA自己动手。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引导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帮助TA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如拧开龙头、冲水、擦肥皂、冲水洗净、擦手。
培养善于倾听表达的习惯
在新的集体生活中,老师会经常向小朋友们发出一些指令,比如“坐坐好,收拾玩具”等。因此,培养宝宝学会倾听、理解、执行他人的指令,也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试着对孩子说一些简单明了的指令,比如“坐在餐椅上”、“拿起你的鞋子”,让孩子能明白TA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提请家长留意,在请宝宝做事情的时候,言语一定要清晰、简单哦!
温馨提示: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家中,家长或许能通过孩子的眼神、表情轻松读懂TA想要什么。正因如此,家长们要注意避免通过“读心术”,直接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自我需求的机会,鼓励TA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想要喝水”。只有帮孩子养成倾听他人指令、表达自身需求的习惯,才能让TA在进入幼儿园之后更从容地与同伴、老师交流。
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新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有些体质敏感的幼儿还容易生病。在入园前,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孩子更好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暑期里,家长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让TA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脱鞋子、独立进餐、自主喝水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放下“事事包办”的想法,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地完成,提升其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助力其自理能力的养成。
温馨提示:全家应统一认识
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祖辈难免在观念、做法上存在差异。建议家长和祖辈加强沟通,肯定老人的辛劳和付出,统一养育孩子的共同目标,如此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形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意识。
比如,在独立进餐方面,家长应该让祖辈明白——吃饭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生理需求的手段,更是孩子自我探索的方式;相比吃得多,让孩子吃得开心,并且在吃的过程中,帮助TA实现自我成长才是更重要的事。
如果觉得本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对大家有意义、有价值,星标「上海学前教育网」,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啦!方法见下??
*本文由上海学前教育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出稿
指导:怡然、如一
主编:吉页
责编:禾令
有你认识的人吗?点“分享”,告诉TA
记得点
【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