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人文幼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MxNDkzMA==&mid=2247537357&idx=1&sn=7fd6a3cf3b709cfdc92483e11a8e14c9
保教基本常识
1、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检查班级环境(地面、玩具、物品)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3、教师情绪轻松愉悦,主动与儿童互动;仪表美观整洁,着装方便与儿童一起活动。
4、关注幼儿入园情绪,及时处理安全和健康隐患。
5、关注幼儿晨间活动情况,清楚幼儿人数。
02/饮水
关注要点:饮水量、饮水需要和习惯、健康意识
保教基本常识
1、饮水物品专用,标识清楚,及时清洗消毒。
很多家长都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给老师留言:一定要提醒我的孩子多喝水。
消除家长这些担心的最好办法,不是告诉家长今天你的孩子喝了多少水,而是要让孩子们逐渐学会照顾自己,自主饮水,让家长看到孩子习惯逐渐建立的过程。
饮水的物品一定要专用,一人一杯,学会使用自己的杯子;杯子也要有非常清晰的标识;口杯需要每天消毒,关注杯口,告诉孩子们如何清洗口杯,口杯在消毒柜中如何放置等知识也可以告诉孩子。
在组织幼儿集中饮水时需要注意秩序。小班幼儿,饮水时可以在座位上由老师统一倒水,或者自己练习往杯子里倒水。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孩子自己到饮水设备前取水,然后到座位上喝水。总之,尽量保证幼儿杯中的水不要洒在地上,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为幼儿留有自主饮水的机会和时间,这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口渴的身体感觉。如果全班30个孩子,只给孩子留下3-5分钟的自主饮水时间,孩子们在饮水设备前拥堵不堪,有的幼儿就会放弃喝水。
老师们需思考一日生活环节怎样和儿童的游戏需要、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幼儿按需饮水的意识。幼儿并不口渴,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运动量较大,可以提前补充水分。有意识地将健康意识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培养幼儿按需饮水,学习自检饮水量是否充足,通过辨别小便的颜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03/洗手
关注要点:洗手方法、手部卫生意识
保教基本常识
1、帮助幼儿掌握和坚持使用七步洗手法。
2、准备足量的、适宜的洗手液或肥皂。
3、营造洗手的温馨、洁净、舒适氛围。
4、保持盥洗间地面干燥,防止幼儿滑到。
洗手对于小、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学会容易坚持难。
帮助幼儿学会7步洗手法,一定要有图片提醒孩子;也可以将其编成儿歌,孩子们一边念一边洗;中、大班时,让孩子轮流担任值日生,在水池旁提醒小朋友们用7步洗手法。
学会之后,接下来就是坚持。
准备足量的、适宜的洗手液或肥皂。不同幼儿园采用的清洁手部的用品不一样,有的幼儿园使用肥皂,但切得太大,孩子的手不便抓握,手部还没涂抹均匀,就把肥皂放回去了;有的幼儿园使用洗手液,孩子对按压容器感兴趣,就会一次又一次按压,导致洗手用品的浪费。
营造一种温馨、洁净、舒适的氛围。洗手间需要干净,擦手的毛巾也需要干净整洁,在这样的氛围里洗手是一种享受;也要营造一种洗干净了便很舒服的心理氛围。盥洗室的光线明亮、气味清新、地面干燥,洗完之后可以抹上味道清新的护手霜等都有助于帮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实施一些外部监督的方法时,注意避免生硬,要把提醒和习惯内化成一种需要。
04/如厕
关注要点:如厕意识、情绪、健康意识、隐私
保教基本常识
1、卫生间的环境洁净、明亮、安全,分男女如厕。
2、营造自主、自由如厕的氛围。
3、掌握一些方法:穿脱裤子、擦屁股 、使用便池等。
4、处理遗便。
5、指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大小便与健康的关系。
很多幼儿上幼儿园之后,不愿在幼儿园里解大便,在如厕环节,要渗透的教育因素非常多。
和洗手环节一样,需要保持卫生间环境的洁净、明亮、安全。很多幼儿在家使用的是小马桶,可以在园所的卫生间里设置一些可以扶的把手。
如厕时,还要注意男女分开。即使幼儿园不能完全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卫生间分开,也可以组织不同的时间段使用,让男女分开如厕。
再者,营造一种自主、自由的如厕氛围。低幼儿童,身体器官还在发育,每个孩子解便的次数和频率不尽相同,既要组织孩子们集体如厕,也要给孩子们自由如厕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到了大班马上进入小学之时,可能需要设置课间十分钟的体验环节,让孩子们知道集体学习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便、喝水。
穿脱裤子、擦屁股、便后冲水……这些都是在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如厕习惯。低幼儿童容易把大便撒在裤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其实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件让人不好意思的事情,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注意保护儿童的隐私,而不是当着大家的面帮他更换裤子。老师帮助幼儿的第一点就是保护他,让他知道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他。以此强化孩子的意识:有遗便的情况一定要告诉老师。
指导幼儿了解自己大小便和健康的关系:拉肚子时大便的形状;身体健康时,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有很多绘本,会特别讲到人体的排便,可以将这些绘本的内容引入到教育中,让孩子结合现实情况作出更好的判断。
如厕中隐含着很多健康教育、性教育、入园情绪的教育等,切不可认为这些生活里的一个小小内容而已。
推荐书目:
3、《上厕所》
4、《尿尿大冒险》
5、《马桶的故事》
6、《快要憋不住了》
05/进餐
关注要点:情绪、习惯、进餐量、礼仪
保教基本常识
1、营造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感受食物的美好。
2、每餐进食20-30分钟,不催食。
3、科学喂养和个体需求相结合。
4、观察幼儿餐食喜好、进餐量、咀嚼习惯,培养漱口习惯等。
5、食育教育。
什么是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人吃饭都大声说话,就不能算得上一个比较好的进餐环境。需要说话时,小声说出自己的需要,在取用食物时尽量避免说话。对于当天的食物,老师和小伙伴们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孩子们感受到食物的美好,也可以让孩子们来介绍食谱,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将食物背后和自然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幼儿。
由于孩子的牙齿、口腔、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发育不同,进餐时,每个幼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在进餐时催促孩子,在组织这样的环节时,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有了这样的思考,便能调整出好的方法。
科学喂养与个体需求相结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不喜欢吃的营养食物,我们允许自己有这样的需求,但却要求班上的孩子吃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在这一点上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情绪。科学喂养是让幼儿尽量不偏食,可以和家长经常沟通交流,帮助幼儿慢慢纠正偏食,也可以用其他含有同样营养元素的食物进行补充和替代。
有的孩子习惯用门牙咬食物,有的孩子只习惯用单侧的大牙咀嚼食物,这都会影响儿童牙齿、脸型上的发育。对于漱口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保护牙齿,也让儿童养成一种文明的生活习惯。
进餐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展食育的环节,将食育融入到每一天的教育之中,包括对食物的认知、对劳动的尊重、不同节日下的文化等,不要运用说教的方式强加给儿童,而应该开展儿童都能参与的活动,让家长也卷入其中。
06/午睡
关注要点:午睡氛围、睡眠质量、安全
保教基本常识
1、寝室环境(整洁、清新、温馨、光线适宜)。
2、让幼儿期待的午睡氛围。
3、午睡中的安全管理,睡眠质量与幼儿安全。
基本上所有的幼儿园都会让儿童午睡两个小时左右,在这两个小时里面,幼儿园非常的安静,但在这种安静的环节里,恰恰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老师和保育老师,需要对幼儿整理好的床铺做维护、洁净度的处理。寝室的空气应该是清新的,床上用品要及时、定期进行清洗和晾晒;寝室中床单、墙面的颜色都不应该饱和度太高;寝室光线适宜,不建议使用遮光度很高的窗帘,这样不利于老师在午睡过程中观察儿童的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管理。
为幼儿创造一种期待午睡的氛围,可以允许幼儿带一个自己的小玩伴来陪自己午睡,也可以在午睡时让孩子们分享故事,可以是孩子上午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老师也可以为幼儿精心准备一些故事。
午睡时,可以每隔15分钟去巡视一次,不仅看孩子们睡着没有,还要看孩子的面色、呼吸状态、盖被子的情况、和没睡着的孩子说说悄悄话等。
越是低龄段的儿童,对于睡眠时长的要求就越长,所以保证孩子们睡好午觉,下午才能组织他们非常投入地参加活动,也是安全参加活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07/离园
关注要点:安全、仪表整理、物品整理、情况反馈
保教基本常识
1、用轻松愉悦的活动陪伴幼儿等待家长。
2、指导幼儿学习整理仪表、物品。
3、重视家园沟通。
4、整理班级环境。
在离园的环节里,儿童容易出现一种亢奋的状态。越是要离园的时候,越是应该让儿童进入到一种和自己、和同伴互动玩耍的环节,想玩什么都可以,只要是在教室的范围内,在等待家长的区域内。
指导幼儿学习整理仪表和物品,低年龄段的儿童可以由老师来帮助,但是在帮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他明白应该收拾整理哪些:比如自己的头发乱了没有?带来的玩具和衣服装好了没有?到了大班,孩子们就可以互相检查,也可以由值日生提醒大家检查。
重视家园沟通,今天的事情今天说,可以更有现场感。每一天都应该固定和一些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也可通过微信、QQ群把今天活动的一些情况反馈给家长。
教师也要有一种意识,孩子们离园后对班级环境的整理,恰恰是第二天工作的准备。在整理班级环境的过程当中,会发现幼儿一整天活动的痕迹。
建立一种师幼关系在“一起生活”中萌芽的理念。“一起生活”是什?是建立共同生活的节奏和秩序,照顾到大家的共同需要;是学习照顾好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表达自己的意愿;是关心、帮助别人,感受“一起生活”的幸福感;是接纳、尊重别人,理解“一起生活”的个体需要;是儿童适应社会的开端。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的营造是这种氛围的基础。当老师有了“一起生活”的理念,在组织一日生活时,会尽量给予儿童自由自主的机会,放弃心中那些不可动摇的规则,和儿童一起制定有利于他们学会生活,利于幼儿适应社会的一些规则。
将这样的过程看成是人的发展过程和教育过程,才能够真正让儿童爱上幼儿园、爱上老师、爱上成长。
本文整理自人文幼学·有间教师系列线上课《开学第一课,聚焦真问题——给幼儿教师的10个方法论》中第一课黄洁园长的分享!
四大专业板块,十个现实问题
九位资深教育人,一站式解决方案
识别下方二维码,全面解锁新手教师的困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