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愈来愈被社会各界关注,其有助于教育者及时准确洞悉教育对象发展状况,从而对教育对象实施更全面的教育。幼儿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刚离开家庭正式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幼儿,有很大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此时家校共育更能保障幼儿教育质量,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本文结合幼儿家校共育发展现状,探讨家校共育模式对开展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幼儿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旨在为优化幼儿教育提供借鉴和思考。
幼儿教育;家校共育
2019 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修订) 》,新加入了家庭道德教育、多子女养育及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媒介教育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家庭教育内容。如今,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三方联动合育。幼儿教育是指对3至6岁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前承3岁之前的婴儿教育,后接初等教育,是一个人教育和成长的重要而特殊阶段。此时幼儿刚离开家庭,离开熟悉的成长环境,转而进入到陌生的教育环境,身份角色从无知懵懂的婴儿转换成接受系统教育的教育对象。因此,幼儿身心发展状况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若家庭教育完全缺失,单凭幼儿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引导,幼儿与家庭的情感联结会断联,幼儿身心状态一定是迷茫害怕的。故进行家庭校园合作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两种模式的互动,可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稳步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目前幼儿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现状和意义,提出优化家校共育模式的建议,为幼儿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幼儿教育中家校共育发展现状
(一)家长缺乏家校共育认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长负责养育孩子,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在此等教育观念的潜移默化下,再加之孩子正式进入教育系统后,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家长又大都工作繁忙,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教育渐渐脱轨,从“参与者”慢慢边缘化成“旁观者”。同时,家长目前对家校共育模式存在误解,认为这是学校在推卸教育责任,增加家长负担,部分家长不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家校共育活动。如此,不仅幼儿教师负担加重,更造成了家校共育模式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学校落实工作不扎实
家校共育模式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目前幼儿学校虽然重视且不断促进家校共育发展,但因为各种原因依然停留在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教育,例如幼儿课程安排、幼儿安全考虑、教师工作负担等,与幼儿家庭的联系不够紧密,和家长缺乏沟通,使家校共育活动流于表面,并未完全贯彻落实。
二、幼儿教育中家校共育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虽然全面,但有些方面会不够深入。家庭教育就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二次教导,与学校教育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互补。因此,家校共育是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促进了学校教育开拓新资源、获取新力量、巧挖教育潜力,是一股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兴动催化剂,也是学校教育为了适合当今素质教育系统的发展的一个崭新举措。
(二)有利于形成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家校共育一方面能够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家长应该和学校一起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幼儿教育技能。父母不仅要当好一个好家长,还要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家校共育另一方面能让教师拥有家长的同理心,先理解家长,再做合格教育者,用双重身份做好全面立体化课堂教学,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如此,家长配合教师,教师理解家庭,携手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和谐并进。
(三)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仅要关注教育对象的智力培育,更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幼儿是刚脱离家庭舒适区的稚童,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接受程度尤要被幼儿教育者重视。幼儿处于由婴儿的模仿向接受教育转换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教育者和最强大的心理依托,家庭教育的参与并配合学校教育,接受孩子因心理落差而产生的小任性,迅速安抚幼儿紧张局促的心理,从学校即时了解和赞美幼儿的每一次进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幼儿为根本,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绝不单单是是学校的、老师的事,更需要社会,家庭一起来配合,形成联动教育,共同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影响最大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学校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学校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最系统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广泛的,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幼儿的整个生活,无论哪一方面缺席,都将使孩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教育出现空白。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紧密联系、协调共进、理念互通、方法互助、形成三者联动教育。三种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一定会形成整个幼儿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健康发展。
四、结语
家校共育是惠及整个社会的系统性模式,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教育理念社会化,教育环境和谐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助推剂。在幼儿教育中,家校共育已经是大趋势,教育由学校孤军奋战走向家校携手并进。家校共育揭开了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积极建立和谐的家校协作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使学生接受更完整全面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为深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保育教育水平,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好家长·幼教新天地》杂志社联合优师教研举办全国幼儿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二、论文选题
1.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改革:围绕学前教育前沿理论进行政策解读,深度探讨课程与改革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观点具有前沿性、理论性、指导性。
三、撰写要求
作品须是近两年的原创作品,作品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严密;文字精炼、表述规范;作品须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自身实践,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论文篇幅在3000字左右,其他样式的作品不少于1500字。
四、评选时间
五、报名方式
1.下载优师教研,注册手机账号、设置密码,使用账号密码通过电脑访问youyazaojiao.com/YUP。
扫码下载优师教研
六、报名注意事项
1.鼓励幼儿园或其他单位组织集体报名,作品由作者(本人)或单位指定人员在幼芽早教活动网址一一提交(作者信息请勿填成代传人信息)。
七、奖项设置
园所报送30份以上,为指导者颁发“优秀指导奖”证书,为组织者颁发“优秀组织奖”证书,赠送优师教研园所2600课程点卡。
八、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