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幼儿园的果实结的很大,糖糖好奇问:“这是什么?我们可以吃吗?”我说:“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可以摘一个尝一尝啊。你尝一下就知道这是什么了。”妞妞说:“可是它太高了,我们摘不到。”我见孩子们兴趣都很强烈,便问:“那该怎么办呢?”。小轩说:“我们可以站在高的东西上面去摘它。”我环顾四周问:“这里哪里有高的东西呢?”墨墨观察的很仔细,看见旁边的滚筒,说:“我们可以那边的搬滚筒垫着呀!”于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搬来了滚筒,接着把那个又大又圆的果子摘下来之后,发现原来是梨子呀!孩子们十分开心地把成熟的梨子都采摘了下来。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孩子们想知道树上结的东西是什么,且探索欲望非常强烈,于是我们借助工具滚筒来采摘看看。
孩子们在采摘的过程中发现了坏掉的梨子,墨墨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师:“周末我们不在这里,不知道梨子怎么变成这样了。”这时正巧门卫爷爷路过,孩子们便问了门卫爷爷,他说:“ 你们周末没来幼儿园的时候,小鸟都会来吃,你们赶紧吃,不然梨子就会被小鸟吃掉。”
原来梨子都被小鸟吃掉了,“那真是太可惜了!”我说。见我流露出可惜的表情,糖糖说:“我们把它保护起来,这样小鸟就吃不着它了。”“对啊,梨子被小鸟咬也会痛的!”豆豆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小朋友,其他孩子们受到感染,都想去保护小梨子。
《指南》中科学领域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孩子们发现了树上烂掉的梨子,孩子们在好奇“梨子为什么会烂掉”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而是通过让孩子们询问门卫爷爷,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梨是被小鸟吃掉了,孩子们感受到“梨”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不保护它,就会坏掉,孩子们由此萌发了“要保护小梨子”的想法。而后孩子们接着思考,该如何保护小梨子呢?
怎么去保护梨子不被小鸟吃掉呢?
静静说:“我们把它们摘下来带回去吧。”
墨墨摇摇头:“不行,有的小梨子还没成熟呢,爷爷说没成熟的话是不能摘的,不然就不甜了。”
可是不摘就会被小鸟吃掉,孩子们接着又想办法,叮当说:“我们可以每天都来这里看小梨子,看到小鸟来就把它赶走。”
楠楠说:“那要是下雨怎么办,我们又出不来。”
墨墨说:“我家的葡萄也会被小鸟吃掉,奶奶会用纸包起来”
糖糖也说:“我们家的葡萄都用纸包起来了。”
“对呀,用纸包起来,小鸟就吃不到梨子了。”
于是孩子们去寻找足够大的纸去包梨子,可是光有纸,孩子们发现要有固定纸的东西,楠楠想到了班级中有订书机,便要去找订书机将纸订起来。孩子们也是几人合作,有的去拿纸和订书机,有的梨子结的太高了够不到,同伴们就搬来木桩,垫在下面去包纸,有的孩子用手抓着纸,让同伴去订,孩子们通过商量合作完成。
教师的思考
蒙台梭利表示:儿童的能动性如埋藏深处的宝藏,它的荒废无法弥补。所以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动性。在遇到如何保护梨子不被小鸟吃掉的问题时,可以让幼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出行动。《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程度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让孩子们亲手操作去体验如何给小梨子包纸去保护它,同时获得与同伴合作一起保护小梨子的成就感。
成熟的梨子带到班上后,孩子们都很开心,问:“我们可以切开吃吗?”“当然可以啊!”于是孩子们自己给梨子削皮,切成了小块,然后大家一起品尝。“哇!梨子真甜呀!”
《纲要》指出,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幼儿是发展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孩子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小梨子,也采摘了成熟的梨子,自己动手削和切,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品尝劳动的成果。教师适时引导,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这样教育与发展就融为一体了。
孩子们吃完梨子后,到美工区把它画了下来,有的小朋友把我们几个人合作的现场通过绘画进行了还原,有的小朋友边画边说:“冯老师也要画进去。”于是一个戴眼镜的,手拿一个红手机壳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孩子们说:“冯老师你辛苦啦!还帮我们拍照片。”
教师的反思
《指南》指出:5~6岁的孩子能够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孩子们能够通过手中的画笔还原整个现场,说明他们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进行持续观察并且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具有仔细观察的学习品质。小朋友们边画边说:“冯老师也要画进去。”这个片段也反映了孩子们心里面也是很爱老师的。在实践工作中,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安全感与依赖感的建立依赖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坚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互动、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如此师幼之间会形成良好的关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这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中,幼儿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阅读书写、交往合作、数学认知,艺术标记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表现出鲜明、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幼儿开展活动,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力求全面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最好的体验。幼儿作为主体,发挥着他们的能动性,在“做”中去发现美,去创造美,教师在这之中起到支持与引导的作用。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陶行知也提出“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所以教师要在课程中解放儿童的身体,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能思考、能动手、能观察、能诉说,有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机会,在自己渴望学习的事物面前去创造,去有所作为。
本文由句容市崇明幼儿园冯欢、陈欣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