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熊与石头人》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活动培养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并能根据性质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熊与石头人》含反思吧。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并能根据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看一看:
(1)这是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谁?
(4)后来怎么样?
2、说一说:
(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听一听是几拍子的?
(2)感受图片与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唱唱跳跳。
(二)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大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大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教师弹奏《熊走》,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百科:熊躯体粗壮肥大,体毛又长又密,脸形像狗,头大嘴长,眼睛与耳朵都较小,臼齿大而发达,咀嚼力强。四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5只锋利的爪子,用来撕开食物和爬树。尾巴短小。熊平时用脚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当追赶猎物时,它会跑得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熊与石头人》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