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而便捷的观察框架为教师关注幼儿行为、把握幼儿发展现状及需求提供支持。幼儿区域行为观察记录表是教师基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同时结合区域教育目标对幼儿行为的期待系统制定,并在持续观察中校验修正形成。应如何制定并应用区域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呢?现以大班图书区为例进行介绍。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区域活动教育目标的设定为教师观察提供指导。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为基本指向,区域旨在有侧重地实现幼儿某一(多)个领域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多元学习经验的获得。图书区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幼儿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增进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伴随对幼儿合作性、坚持性等学习品质的关注。在大班阶段,幼儿阅读习惯已经形成,发展目标集中于巩固正确的阅读行为习惯、不断增进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进一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明确了区域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中的行为表现,梳理归纳出幼儿的行为观察指标。一般而言,行为指标概括表征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常态表现。为实现有效观察,我们需要将区域目标与幼儿行为对接,形成具体的观察点。如在图书区中,幼儿的行为按照阅读状态可以划分为翻阅、游离、交流、中途换书等。翻阅是指幼儿处在与绘本内容互动的阅读状态;游离状态包括幼儿受外界干扰而四处张望、出现语言或行为反应,自身注意力不集中而脱离绘本,或在图书区四处走动、观看,并未实际参与阅读等情况;交流状态包括幼儿间社会性言语交往以及就绘本展开的交流;中途换书行为是指幼儿中断阅读、更换新绘本,即,幼儿未完整阅读整本绘本的行为。同时,根据幼儿整体行为状态,总结出行为外化的学习品质,主要有合作、坚持、独立、专注等。
基于观察指标,教师需要开展持续观察,并根据幼儿在观察指标下的具体行为表现对幼儿行为进行解读、归类和等级划分,为行为现象划定不同等级,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区域活动行为标准。如基于图书区观察,可以对幼儿阅读行为和合作行为制定如下标准:
阅读:
1.没有阅读行为
2.很少阅读,大部分时间与他人、环境互动或游离
3.约一半时间为阅读状态,与他人、环境存在较频繁的社交或游离
4.大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存在少量社交与游离
5.持续阅读,极少脱离绘本
合作:
1.没有合作阅读行为
2.合作阅读为平行状态,幼儿间各自关注感兴趣的内容
3.合作阅读中偶尔出现对某一画面或具体形象的交流
4.合作阅读中频繁出现对绘本某一画面或具体形象的交流
5.大部分时间与他人合作阅读,能就绘本中内容或主题进行较深入的交流
根据班级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行为特点,从具体观察出发,对观察指标进行增、删、改,同时伴随对不同指标下的具体行为描述进行调整,实现观察表持续的调整与完善。
在记录表的制定与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观察记录表是一个观察的框架,为教师观察幼儿行为提供观察点,同时为判断幼儿行为表现提供参考标准,但并不能涵盖幼儿所有的行为,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阶段重点和班级幼儿个体差异有目的地调整观察指标。
其次,教师在使用观察记录表过程中,不是完全的旁观者,面对需要帮助的幼儿应及时给予指导、提供支持。
再次,观察记录表是观察现象的载体,其直接目的在于了解幼儿行为状态,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概括幼儿行为的总体规律或特点,并对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最后,教师需要就观察表的使用及结果的分析进行积极反思,结合幼儿阶段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解释幼儿行为,从而寻找到有效的幼儿行为支持策略,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行为表现,及时调整观察内容。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