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篇(二) 小学名师解惑必备能力
又到一年升学季,关于幼升小的焦虑又开始在大班家长群体中弥漫。
亲爱的家长们,离专业近一点,离焦虑就远一点。
亲爱的家长们,在这个防控疫情的特殊的时期,我们无法和您面对面,但是我们始终和您心连心。我们将推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系列话题,给各位家长传递专业的引领,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指导。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让每一个孩子顺利走好迈入小学的第一步。
赵晓敏老师
太原市育蕾幼儿园大班组年级组长
问:董老师您好,又到一年幼升小的关键时刻,新冠疫情却导致孩子们无法正常入园学习,您做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小学老师,请您谈一谈,入小学后孩子们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能力?
从教30年,曾在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曾获“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017年当选为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会大会代表。
答:好的,赵老师。我想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这三方面来谈幼小衔接。
生活习惯:小学教师精力主要在教学上,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会比幼儿园老师减少很多。这个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做好生活习惯的衔接。比如会独立的去接水,喝水、系鞋带、自己穿脱衣服、会收拾文具、会保管个人物品等等,这些生活习惯上要让孩子们能够独立的在学校完成一天的学习生活。
学习习惯:许多学习习惯需要慢慢训练,切不可急于求成。我们重点从看、听、读三方面来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1.会看。首先看让孩子明白,小眼睛像照相机,把看到的东西印在脑子里。学会老师讲话时要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眼睛要看黑板上写什么,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同学,学会用眼特别重要。有的孩子,老师会说他上课不专心,其实就是他的眼睛没有跟着老师。
2.会听。要告诉孩子们小耳朵像录音机。听老师听同学讲话,老师在各个方位讲都要听清。家长们可以训练孩子,你从短句到长句,或者你站在家的各个角落,然后让他来寻找声音,复述内容,学会去听。
3.会读。小学阶段,主要还是从口头朗读和书面阅读这两方面。在一年级的时候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我们就利用这个黄金时间,一定要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口头读,比如说书本上一定要逐字逐句的全部掌握,就要会读。一定要给孩子们先从有趣的童话书、一些小故事等培养阅读的兴趣,然后慢慢的去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读书非常重要。
在这个小学阶段培养的,甚至是他一生都非常重要的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我想从自信、毅力、合作、沟通四个方面来谈人际交往,
1.自信。一定要现在就培养孩子,能够自信地做自我介绍,和同学、老师能够用礼貌用语自信大方地表达,有的孩子上学后就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比如说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不能够大胆的回答,这样呢,让人第一印象的就不太好,一定要培养孩子们自信的能力。
2.毅力。每年都会有孩子哭着不去上学,这就是孩子上学后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想退缩,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毅力,遇到困难不退缩的良好的品质。家长们现在就可以培养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当中,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可以创设一些问题环境,教孩子如何解决。而不能一味的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这样他永远学不到方法。
3.合作。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一些交集。比如说上学后要值日,坐座位有同桌座位,这些时候都需要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孩子们在家是小皇帝,到了学校呢这个角色就要转换。所以我们尽早培养孩子合作的能力。
4.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我们分两种:师生沟通和生生沟通,也就是和老师能够沟通你的困惑。遇到困难时要和老师说清楚。与同学之间更要学会沟通。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说靠生气来解决。如果靠发怒、发脾气、打架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这样只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真正的幼小衔接是帮助孩子从心理、能力等方面做好适应小学新模式、新环境准备的一个主动的过程。最好的幼小衔接是对孩子高质量的引领和陪伴。我们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系列话题仍在继续,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帮助到每个处在焦虑期的家庭。
文案 | 赵晓敏
编辑 | 张瑞玲
责编 | 赵灿璨
监制 | 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