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帮助孩子打赢这场抗疫战的重要基础。现在的疫情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人们通常会产生各种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多疑、恐惧、抑郁、愤怒等。
特别是孩子,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调节机制的不成熟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严重时还会引发躯体不适。有些孩子也会产生各种行为问题。我们当前的心理防护重点,就是要帮助孩子抵御疫情的心理侵蚀。
那么我们应该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呢?
一起来看看吧……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儿童心理调适
1.孩子的情绪来自于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来源于父母。父母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孩子首先就能感受到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孩子面前谈论疫情时请用平和冷静的语气。
2.宅在家中的时间过长,父母的精力容易消耗,从而对孩子失去耐心,容易对孩子发脾气。运动是调节情绪激素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全家总动员,在家中锻炼身体,可以很好地帮助个人情绪趋于稳定,同时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3.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情绪来时经常只能本能的哭闹和发脾气。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表达感受,耐心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与孩子沟通。
4.如果家长忍不住想发脾气,请闭上眼睛,深呼吸,想想孩子的优点,冷静下来后再处理孩子的问题。
5.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和孩子玩一些大笑的游戏释放压力,也可以用游戏重复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事件,让孩子能发泄不愉快情绪。游戏让孩子来安排主导,可以让孩子获得控制感,得到情绪上的补偿,达到自我调适。
1.认真对待并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用客观、中立、淡定的态度和孩子理解的方式描述事实,让孩子接收他该知道的信息量就好。
2.可以播放一些优质的、专供儿童观看的疫情动画。或者用比喻、故事和绘本等形式向孩子传递科学知识。比如《冠状病毒》、《为什么不能出门》、《溜达鸡》等,和孩子一起学习、讨论。
1.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套可预期的日常规范和计划表。以身作则,规律生活,早睡早起,坚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鼓励幼儿勤洗手,尤其是在打喷嚏、咳嗽、进食前后以及上洗手间之后;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持、监督和维护中来。让每一位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方式,形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2.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小任务,制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提高自我认同感。
3.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跟他们一起探讨有关价值观内容,比如敬畏自然等观念。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生灵都需要人类的尊重,生态、自然和环境的维护不仅关系到地球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命运。
4.当家长遇到困难,没办法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疫情特殊时期,
希望家长朋友们在做好居家防护外,
不要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
让孩子保持心身健康。
希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
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
愈发热爱生活
编辑丨丁清青
审核丨王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