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童心点亮世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NzYxMzQxNg==&mid=2247485246&idx=1&sn=56e9c6115079af681dd7d1d91eaca5ba
程阳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在读博士生
豫章师范学院讲师
前不久刚跟幼儿园说了一嘴汗巾的事儿,日敦社出了关于汗巾的日观察:《幼儿园给小朋友垫汗巾不能防止着凉感冒,还有一些坏处!| 日观察》。后面的评论五花八门,大体上,中医的赞成,西医的反对。
也看到不同的幼儿园,分享这篇文章,说要优化保育教育习惯。我看着一激灵,这不就是另一种精细化管理吗?
回到问题的起点,要不要垫汗巾?还是一贯的思路,万事不要非此即彼,二元对立。如果家长愿意,如果老师愿意,如果孩子愿意,那就垫,无妨。
如果因为一定要垫汗巾,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层出现冲突;如果因为一定要垫汗巾,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出现多次隔阂;如果因为一定要垫汗巾,孩子的游戏和活动出现多次中断,甚至造成师幼关系的紧张;那就算了。
最怕非要老师给孩子垫汗巾,没垫就扣分,影响绩效。最怕明明家长无论如何不愿意,老师因此被说工作不到位。最怕孩子玩得开开心心,被按住:“过来,垫汗巾。”
因为我就是不给孩子带汗巾的家长,我不觉得汗巾多重要,春雨在幼儿园的三年,很少感冒生病。偶尔感冒生病,也不是一条汗巾的事儿。我就是那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造造,而不是被无限照顾的家长。
当然,如果有的孩子(家长)有刚需,如果有的老师对此很敏感主动去做,如果这样做确实体现的是师幼的亲密,那是另一回事。否则,不要优化,更不要加码,强行推进。
自我决定理论相关的研究发现,教师的自主性影响孩子的自主性和在学校的幸福感。那么,你的老师在执行决策的时候,有自主的空间吗?还是被迫上桌?老师的自主性被剥夺,意味着同样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
最近,昨天,看到一条热搜,教育部说要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老师已经很累的情况下,如此细节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松一松?
好的初心,为了孩子,不必以绑架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不必以绑架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为代价。
放松,才是真的好的教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