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没有听过“第一反抗期”、“the terrible two”这些名词,但相信你或多或少地知道孩子在2-3岁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欲望,开始喜欢说“不”。
其实,这些现象就是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的标志,英语中将这个阶段形容为“the terrible two”,即可怕的2岁。心理学上认为,随着2-3岁孩子动作和认知能力的显著发展,他们初步认识到自我的欲望。当这种欲望被父母禁止时,他们会反抗以显示自我意见的不同,拒绝父母的命令甚至是帮助。
此时,摆在父母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就是如何与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沟通。父母怎么做,才可以尽量平和地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呢?也许以下的建议会有所帮助。
如何处理孩子的反抗
首先,父母一定要记住,2-3岁的第一反抗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正常成长阶段,不必将孩子的哭闹视如洪水猛兽,保持冷静、平和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这一阶段的孩子“问题”多,情况多,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巧妙引导,以下对策,请灵活运用,合理搭配:
对策1:激将法
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比如:父母让孩子上床睡觉,孩子偏不。父母可采取激将法,要求孩子不要这么早去睡觉,孩子反而会想要去睡觉。
注意:使用这一方法时语气尽量真实平静,要根据孩子情绪适当调整。
对策2:冷处理
装作没看见。等孩子平静后,转移注意力。
比如:孩子到处扔东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见没引起TA想要的效果,就自动停止。
对策3:给孩子多项选择
在父母和孩子的意见相左时,若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父母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可以给孩子以选择的权利。
比如:父母想要孩子吃饭,可是孩子拒不配合。可以尝试这样和孩子商量:“宝宝,现在是吃饭的时间,爸爸妈妈觉得你要吃饭了。如果你现在还不想吃,可以选择再玩十分钟或者再看一个故事,你选哪一个?”
对策4:传递正向信息
明确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说不能怎么做。
比如:孩子把杯子重重地放到桌子上,父母担心孩子打坏杯子,可以这样说:“杯子要轻轻地放到桌子上”。
对策5:变命令为请求
比如:早上出门快要迟到了,孩子却还磨磨蹭蹭,父母不要命令TA“快点!”,可以改成“宝宝,你稍微快一点,好吗?妈妈要迟到了。”
对策6:支持孩子的独立行为
如果孩子希望自己一个人做某件事,父母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孩子的要求。
比如:在公园的草坪上,孩子不想要父母搀扶,想自己独立行走,父母完全可以放手,不近不远地跟着孩子,注意TA的安全即可。
注意:如果孩子的独立行为有违既定的规则,请守住底线,不要妥协。
说了这么多对策,现在,尝试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早晨起床穿衣服,天气还比较凉,你想让孩子穿上毛衣,可是孩子偏不要,还大哭大闹。先别急着发火,你的怒火反而会让孩子愈发不配合。深呼吸,冷静下来,想想可以用以上哪些对策来处理呢?小编的建议是,给孩子多项选择和变命令为请求的方法都可以,不过,或许你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书里有你想要的技巧
若你仍为孩子的叛逆而苦恼,在闲暇的时候不妨看一看相关的书籍,了解一些儿童成长各阶段的规律。通过体会书中的案例,说不定会得到一些启发。以下推荐,可供你参考: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需要父母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同时,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
不过,要提醒各位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活用恰当的方法,将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 END —
责编:顺 | 主编:康
声明:
-
文章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豆瓣、PCbaby《3-6岁幼儿叛逆期必须知道的事》。
-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