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的奇趣盎然、多姿多彩,为课程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
一次组织幼儿参观晟泰农民新村,小区内精致的建筑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阵阵惊叹:“哇,好漂亮!”“老师,这像白雪公主住的宫殿。”“老师,这个屋顶怎么是透明的?”“老师,这房子上面还有一座小小房子,是谁住的呀?”一时间,孩子对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园后,孩子们用画笔绘出了美丽的房子,还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图片、资料。于是“各种各样的房子”“我们居住的地方”等主题产生了。
又如孩子看到下雨,听着雨点落下来发出的声音,觉得很好奇:雨点落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于是产生了许多联想。老师及时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趣点,生成了“小雨点的歌”、“彩色的雨”等课程。
看来环境已成为幼儿活动的重要资源,只有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我们的课程才会不断的丰富、充实。
总之,幼儿园环境不能局限于幼儿园内部环境。园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幼儿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他们必然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生成新的课题。 二、环境是课程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兴趣,发现了问题,老师马上适当引导,生成相关学习内容。 在开展“我们居住的地方”这一主题时,孩子们发现教室里有一块空墙壁,提出:“我们在这儿布置一个小区吧!” 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用废旧盒子做成各种各样的房子,用毛笔和水粉颜料绘出了道路,又用各色彩纸做了树及花草。孩子们兴趣十足地布置出了一个居民小区,并取名为“娃娃新村”。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不仅使主题更深入地开展下去,又使环境变得更丰富、充实。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于是,我们在班内开设了“主题墙”,根据孩子们的问题,引导幼儿搜集相关资料及信息,并在主题墙上呈现出来。 如主题“动物王国”主题墙内分出了关于珍惜动物、我的动物朋友、动物小档案、动物之最、恐龙世界等几个部分,鼓励孩子们逐一观察、探索、研究。随着活动的开展,呈现在主题墙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墙饰的不断充实,又使活动得以一步步更深入开展下去。 三、环境是课程的记录 环境不仅能推动课程的生成、开展,还是最佳的“记录”方式。 在每个活动中或活动后,老师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将活动内容或实录以照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环境上,以此来呈现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借此帮助幼儿梳理、积累在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经验。 如:开展“秋天”主题时,我们就利用环境记录了孩子们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等活动过程,同时还与孩子们一起将活动中收集的秋天的特征、信息等以实物、图片或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孩子们用各种落叶制作了美丽的树叶拼贴画,用收集到的各类种子装饰了相框等等。 从环境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活动的一步步开展,更可以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情绪的体验、能力的提升,以及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环境的记录也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省,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环境记录加强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也将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加以了积累、梳理;环境记录更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活动过程,并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家长资源,加强了家园间的沟通。 四、环境是课程的延续 环境引发了课程的产生,推动着课程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对课程的延续。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个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环境。 环境引发了课程的产生,推动着课程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对课程的延续。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个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环境。 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各区域中,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使许多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完成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完善,使活动得到了更广的延伸。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尽量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主题活动的相关环境。随着孩子兴趣的转变,主题也在不断地变化,于是我们设立了两面“主题墙”来轮流呈现课程的记录,即体现了环境的“动态化”,又使前一主题得以继续延伸。 孩子们在开放的、各方位的、动态的环境中不断思考,享受着探索的快乐和幸福。另外,在更换主题墙时,我们将孩子们收集在主题墙内的资料、信息装订成册。虽然主题进行完了,但孩子们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翻阅主题画册。 主题画册不仅是课程延续的展现,而且为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记录了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 “环境即课程”,我们要把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