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 课题 | 数学:有趣的规律 | 设计者 | 
 | 执教者 | 
 | 日期 | 
 | |||
| 班级 | 大 班 | 修改者 | 
 | |||||||
| 教材与幼儿发展分析 | 教材分析:规律排序是数学教材中常见的教学内容,也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教学内容之一。“看看 排排”这节活动,突破了以往规律活动教学模式,不再以“穿项链”“贴地砖”等传统情景为手段,而是回归生活,选择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剪刀、铅笔、雪花片等物品,甚至孩子们的身体动作、语言等表现模式。整个活动气氛轻松,孩子们在充分观察生活中常见实物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尝试用同品种、同颜色的材料及身体动作等摆出规律模式,在感受模式多元性的同时,提高思维广度。 幼儿基础分析:大班幼儿对规律是有前期经验的。能直接在观察的基础上寻找规律,并且能按给定的规律来接着摆放规律或填补规律。同时还能选用不同材料进行自主排规律。但如果要选用同品种、同种颜色的材料或用身体动作及语言等表现规律,可能是一种思维挑战。因此,借用此次活动,在看看、说说、排排中,在感受规律多元性的同时,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 |||||||||
| 教学目标 | 1.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排列规律,尝试用材料、身体动作等表现规律。 2.发现规律的有趣,增强对排序活动的积极性。 | |||||||||
| 重点 难点 | 重点:用材料及身体动作表现规律。 难点:用同品种、同颜色材料表现规律。 | |||||||||
| 活动准备 | 
 | |||||||||
| 教学过程 | ||||||||||
| 活动版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预设与生成 | 设计意图 | |||||||
| 一、“看一看”图片找出规律,感受多种不同规律。 
 | 导语:在玩游戏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说说你的发现! 
 提问:这些东西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果要接下去排,该怎么排呢? 小结:看来,设计师们真用心,不仅让装饰、物体的看上去美观,而且还也很整齐。 | 
 师幼互动 
 S:原来栏杆的设计中藏着颜色规律啊! S: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哦! S:试试一起接着往下排。 S:原来生活中的不仅有规律,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设计出怎样的规律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 | 生活中的有规律的图片,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动思维。 | |||||||
| 二、选用两种材料进行排序,表现多种规律。 
 | 过渡语: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小小设计师,用喜欢的材料,设计出有规律的排列。 1.介绍材料,尝试规律排序。 提问:你们会用这些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吗?来试试。 提出要求: (1)选择2种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材料一次不要拿太多,不够再取。 2.交流分享,感知不同规律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样排的? 有谁也选了和他一样的材料?也来说说你的排序? 3.小结:你们有的选了两个不同种类的材料,有的选了不同颜色的两种材料。有的是按长短间隔排列的;有的是按颜色间隔排列的。 | 
 
 个别回答 
 1.为减少等待时间,请先操作完的孩子和好朋友交流自己操作结果。 2.个别回答与集体回答交互。 
 | 幼儿自主设计规律,迁移经验,激发幼儿拓宽思维的广度。 | |||||||
| 三、选用品种、颜色相同材料进行规律排序。 | 过渡语:如果只用一种材料,那么我们该如何有规律地排呢? 1.请个别幼儿说说。 2.自由选取材料进行操作。 3.交流,分享。 4.小结:虽然只用了一种材料,有的改变材料摆放的位置、有的改变材料数量就可以来表示间隔排列的规律了。 | 1.互动:看来同一种材料稍微变一变,就能变出规律哦! S:现在我们就用一种材料,你会变出与刚刚不一样的规律出来吗?我们再来试一试。 | 控制材料的种类,激发幼儿拓宽思维的深度。 | |||||||
| 四、游戏活动:用身体动作表现模式 | 过渡语:现在我们不借助材料,用我们的身体来设计一组规律,该怎么做呢? 1.用身体动作表现 2.用语言表现 3.有规律的动作离开教室。 结束语:看来,规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还能创造出什么好玩的规律呢?咱们在教室的区域里可以再试试。 | 
 | 利用自身动作和语言,将规律运用到游戏中。 | |||||||
| 活动评价 | 
 
 
 
 
 
 
 
 
 
 
 
 
 
 
 
 
 
 
 | |||||||||
【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