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课程故事
哇!泡泡~
活动起源
壹
本月是我们小一班的主题活动《玩具大家玩》。孩子们与老师共同约定每周五为班级玩具分享日,在一次玩具分享活动中,林思仪小朋友带来的相机泡泡机玩具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当开关一启动,大大小小的泡泡在教室空中飞舞飘扬,“哇!泡泡!”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还纷纷伸手去接落下的泡泡。
见孩子们对泡泡如此感兴趣,我便提议利用餐后休息的时间,带他们到更宽阔的户外去感受好玩的泡泡在阳光下五彩缤纷飞舞的美丽。午后,孩子们和泡泡玩起了追逐扑打的游戏,尽情地享受着泡泡带来的快乐。
可是玩着玩着,泡泡机里吹出的不再是泡泡,而只是喷出一些泡泡水,林思仪难过地说着:“糟糕,泡泡水好像用完了!”我及时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与困惑,于是一场关于“泡泡”的探秘之旅便在就此展开了……
贰
活动发展与小结
泡泡水用完了怎么办
林思仪赶紧向我发出请求:“卢老师,你帮我打开这个盖子看一下,是不是没有泡泡水了?”我接过泡泡机将泡泡水储藏盖打开,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围上来想一探究竟“真的用完了!”“我还想和泡泡玩呢!”……看来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沉浸在玩泡泡的欢愉中。
林思仪:“泡泡水用完了怎么办?”
贝贝:“我家里有,可以带来。”
曼曼:“去卖泡泡机的超市买这个水吧!”
鹏鹏:“可是现在又不能出幼儿园。”
舒舒:“我们自己来做泡泡水呀!”
卢老师:“泡泡水怎么做呢?需要用到哪些东西?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制作泡泡水材料的搜寻之旅上……
一一:“用肥皂试试吧,每次我们用它洗手的时候都有很多泡泡。”
芸芸:“洗手液洗手也有很多泡泡呀!我知道老师去的大人厕所的洗手台上就有。”
睿睿:“刷牙的时候嘴巴里有超级多泡泡,用娃娃家的牙膏来做泡泡水吧!”
玟玟:“我找到了洗洁精,婆婆在家洗碗倒这个进去就有泡泡了。”
泽泽:“还有洗衣粉,我看到冯老师洗擦手毛巾的时候旁边就有它。”
孩子们共找到了五种制作泡泡水的主要材料,下午的活动中,我与孩子们共同商讨后决定每组选一种材料来制作泡泡水,试验一下究竟哪种材料能成功做出泡泡水,并应他们自己的需求提供了杯子、操作盘、吸管、雪糕棒等材料。
肥
皂
组
肥皂组的幼儿用塑料小刀将肥皂切成一块小小的放进水里,并用雪糕棒不停搅动,“快看,水变得有点白白的了。”当幼儿拿着吸管在肥皂水里沾水取出并尝试吹出泡泡时,却发现从吸管中只能喷出肥皂水。孩子们透过白白的肥皂水仔细观察着,“肥皂还没融化完,要更使劲搅拌才行。”“加一点热水进去吧!”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哇,肥皂越来越小了,全部都没有了!”随后孩子们再次尝试用吸管沾水吹泡泡,个别幼儿勉强能吹出泡泡,但泡泡还没吹圆就在吸管处破裂了……
洗
手
液
组
洗手液组在搅拌时,杯子里产生了很多小泡泡,幼儿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吸管在洗手液水里浸下取出,很兴奋地想要吹泡泡,可是一吹,吸管中只喷出了一些泡泡水,“肯定是洗手液加的太少了,我们再多压点进去吧!”孩子们做出调整后再次试验,“有泡泡了!可是,这个泡泡怎么飞不起来呀!”……
牙
膏
组
牙膏组的幼儿将牙膏挤入水中后,用牙刷和吸管在杯子中搅拌着,水面、牙刷上布满了白色小泡泡,幼儿便取出吸管沾水尝试吹泡泡,“吹不出来呀!”“我们再挤点牙膏进去吧!”孩子们立刻又行动了起来,调整后孩子们再次拿出吸管尝试吹泡泡,“哎呀!泡泡在吸管上就破了!” ……
洗
洁
精
组
洗洁精组在水里滴上洗洁精,不停地进行搅拌,不一会儿杯子里产生了很多泡泡,“哇,泡泡好多呀。”当孩子们拿着吸管在洗洁精水里浸下取出尝试吹泡泡时,却几次都失败了,孩子们有点失望“怎么一下子就破掉了呢?我都还没吹出来呢!”“水太多了,要倒掉一些。”“我觉得要再加洗洁精才行。”孩子们互相讨论并做出调整,“哇!快看!我吹出来啦!”“我的泡泡飞起来啦!哎呀,又爆了……”个别幼儿成功吹出了泡泡,但还是发现吹出的泡泡在空中会很快破掉。
洗
衣
粉
组
洗衣粉组往操作盘里倒入洗衣粉和水,并用吸管小心翼翼地搅拌着,“哇,这个泡泡水像牛奶一样白!”“可是泡沫太少了,我们再倒点洗衣粉进去。”孩子们这次大胆地倾倒了足量的洗衣粉“够了够了,要满出来了。”轻轻搅拌后,孩子们纷纷拿出吸管迫不及待的去沾泡泡水,“啊哦!吹不出来。”“我只吹出了泡沫水。”……
活动后,我组织孩子们共同讨论,发现洗洁精、洗手液、肥皂比牙膏和洗衣粉更容易吹出泡泡。但吹出的泡泡不容易飞起来,且坚持的时间不长,有的是刚吹出来在吸管上就破了,有的是还没飞高就爆掉了,并且没有买到的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多,这是为什么呢?
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共同探寻原因,第二天,我们再次讨论,小朋友们提出往泡泡水中加入“白糖”“胶水”等东西增加泡泡水的粘稠度,能使吹出的泡泡韧性更强,不容易破掉,于是我们再次进行了试验,终于,这次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出了成功的泡泡水!
?
活动小结
教师及时捕捉幼儿在生活偶发事件中对“泡泡”产生的兴趣与困惑,并遵循“幼儿探究在前,教师支持在后。”的原则,引导幼儿探索如何自制泡泡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退位进行旁观,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材料上的支持,让幼儿在与同伴“合作试验-产生冲突-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再次试验”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等能力。
吹泡泡器不够怎么办?
泡泡水不够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现在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吹泡泡啦!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只有个别小朋友带来了家里的吹泡泡工具,吸管在我们做泡泡水的时候也用完了,而小朋友们都想同时参与吹泡泡游戏,吹泡泡器不够该怎么办?
希希:“去找其他班借一些吸管吧!”
天天:“找一个长得像吹泡泡的东西!”
灵岳:“这个纸筒就很像吸管的样子,可以用它吹泡泡。”
熙熙:“我家里的吹泡泡的是一种扁扁的样子的。”
……
卢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在教室找一样你认为可以吹泡泡的工具吧!”
于是,孩子们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搜寻着,有的找到了美工区的剪刀,有的找到了娃娃家的奶瓶把手,有的找到了表演区的眼镜框,有的找到了……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搜罗到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呢?当然得试一试才知道啦!孩子们运用前面已经掌握到的方法先制作出一盘成功的泡泡水,随后纷纷拿出自己找到的吹泡泡器浸入泡泡水中并取出,小嘴巴嘟起轻轻呼气。“我这个怎么吹都吹不出来!”“哇!我成功啦!漏斗可以吹泡泡!”……
“为什么我找的吹不出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吹泡泡器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感知,于是我组织他们将搜寻到的吹泡泡器按照实验结果分别投放到“√”和“×”两个框子里,最后我们再共同探寻能成功吹出泡泡的工具的共同特点——要有孔,并且是封闭没有缺口的。
活动小结
教师不断追随儿童,发现幼儿探究过程中的困惑与教育契机,鼓励幼儿大胆搜寻并操作验证自己找到的吹泡泡器,最终通过“猜想-验证-对比”的形式发现吹泡泡器的共同特点——要有孔,并且是封闭没有缺口的。提升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猜想验证与观察对比等能力。
泡泡都是圆的吗?
孩子们对泡泡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为了让他们的探究更加深入,于是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并抛出问题:“泡泡都是圆的吗?”让幼儿大胆猜想,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毛条做出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然后再自主实验探索进行验证,经过动手操作与表格记录的形式,孩子们最终发现——无论什么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活动小结
教师主动抛出问题,启发幼儿对泡泡的探究更加深入,组织幼儿开展相关话题讨论,并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由体验入手,学会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验证、记录,从而获得学习经验,通过实验改变预判,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一种现象,知道无论什么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怎么留住泡泡呢?
美丽的泡泡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但泡泡吹出来之后总是会消失的,他们对泡泡恋恋不舍,于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留住泡泡呢?”。
小芒果:“可以把泡泡照下来。”
卢老师:“卢老师已经用手机帮你们拍照记录了,可是我的手机不在的时候你们怎么看呢?”
妮妮:“用纸来接住泡泡吧!”
一一:“我们试过,泡泡破了纸上面就是水,干了都看不清楚了。”
安琪:“那我们把颜料加在泡泡水里!”
于是,孩子们又自己调制了出了不同颜色的泡泡水,并小心翼翼地将泡泡吹在纸上,彩色的泡泡破裂开留下圆圆的痕迹与小水花,一幅幅美丽的泡泡画诞生啦!
活动小结
教师不断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兴趣出发,激发幼儿的探索、创新精神,给予材料等方面充分的支持,让幼儿对“泡泡”的探究延伸出去,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泡泡画,提升幼儿探究创新与艺术审美等能力。
教师给予幼儿的支持
叁
捕捉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在一次玩具分享活动中及时捕捉到幼儿对“泡泡”产生的兴趣与困惑,而在后续泡泡探究活动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并尊重幼儿兴趣给予充分的教育支持,推进幼儿对于“泡泡”的探究。
儿童为本。“泡泡”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发幼儿主动意识,共同探讨与搜寻制作泡泡水的材料、吹泡泡器,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上的支持,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究中,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再次试验”的方式自主探究泡泡,获得了经验的进一步积累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与能力。
家园协作。在制作泡泡水的探究活动中,幼儿反复试验调整却还是效果不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于是我们卷入家庭共同参与探寻问题,最终制作出了成功的泡泡水,既推动了泡泡探究活动的发展进程,也提升了家长对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态度、观念与认识。
环境渗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泡泡”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在熟悉的环境内搜寻制作泡泡水的材料、吹泡泡器以及玩泡泡游戏,并且还将幼儿的泡泡探究过程记录在了科学区话题墙面上。环境与经验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支持性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积极体验、思考创造和游戏的空间,进而引发幼儿深度探究。
闪耀,从微光开始
咨询电话|028-89160829
招生电话|028-8916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