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惊奇的发现总是有一个“小黑人”追着自己,自己动它就动,自己做什么动作它就做什么动作。原来是影子朋友呀,它为什么总是追着我们呢?
家悦说:“您看我们的影子,曹意林的影子最高,我的影子像小山一样。”可鑫和小曦看着自己的影子也在窃窃私语:“咱俩的影子合在一起好像小河马啊。”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每个小朋友都在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影子,觉得这个“小黑人”太有意思了。
看到小朋友们对这个变化的“小黑人”非常感兴趣,我趁机提出我们和小黑人做朋友吧,于是开启了一场探索“黑朋友”之旅,期待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所发现,与“黑朋友”碰撞出更多新奇的火花。
每到户外活动,孩子们早早的就迫不及待的寻找影子的踪迹。
“老师,您快看,除了我们有影子,幼儿园里的滑梯也有影子,大树也有影子。”伟鹏在户外活动时指着这些影子说。鸿义说:“对对对,你看小车也有影子。”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呢?”延续幼儿的谈论,我向他们提出问题。“因为有阳光,阳光照在物体上,就出现影子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原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才会有影子。是所有的物体都会有影子吗?孩子们开始在校园里到处寻找影子。
丁喆发出疑问:“所有的影子都要阳光照射才能出现吗”?紧接着孟想又说:“如果在教室里,没有太阳光的照射,还会有影子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我有点应接不暇。“我们今天留个小任务吧,回家和爸爸妈妈去讨论一下这些问题,明天由你们来告诉我答案”,我笑着对孩子们说。
根据孩子们和家长的调查,我们发现:原来有光照射到物体上受到遮挡时,就会出现影子。简单来说,就是光源、不透明的物体遮挡、一个能显示出影子的地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没有阳光,怎么样可以出现影子呢”?彬彬挠挠头说。
“我们可以利用手电筒的光啊!”家悦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科学区的手电筒,又找了一个纸盒子作为背景板,然后随手拿起一个松果,放在背景板之前,手电筒的光直接照射在背景板上。“你看,就是这样,这不影子就形成了嘛”。家悦自豪的对彬彬说,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别人都不能完成的事情。“影子的大小还能变化呢”。她一边挪动手电筒,一边说。
孟想补充说:“太阳光,灯光、火焰、蜡烛、手电筒的光等都能够照出影子来。”
活动中,幼儿经历发现影子——和家长一起调查影子——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在独立发现、探索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双眼去感受和发现世界的多彩,进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影子—这一身边常见的现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蕴含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大胆探究,教师作为旁观者、引导者,支持幼儿的想法和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探究影子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世界很奇妙,探索无止境。一天下午,孟卓突然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记得上午做操时,我的影子是在我的前面,怎么到下午的时候,我的影子又在我的身后了啊,真是奇怪!”孟卓不可思议的挠挠头。“是啊,我也发现了,真的是这样,难道影子还会跑不成?”张鸿义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针对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对影子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为什么影子会变化呢?小朋友的位置没变,那是谁变化了”?“是太阳”。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跟我说。
“没错,就是太阳在变化,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所以在同一个位置,我们的影子也会随着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变化”,我向他们解释道。通过实验观察,小朋友们发现:移动光源,物体的影子也会发生移动变化。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当光源不足时,影子也变得不清楚,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真是太有趣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的鼓掌。我们还在区域活动时,将这有趣的现象画了出来。
区域评价时,伟鹏站过来说:“老师,我发现影子有的长,有的短。”
孟卓:“对,中午时影子最短,太阳就在头顶上。放学时我们的影子最长了。真是神奇呢。”
“你们观察的太仔细了,那我们的影子、大树的影子、户外玩具的影子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知道吗?”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找东西量一量不就知道啦”,子平自信的说。随着小朋友们的谈话,我们开始了关于“测量影子”的活动。活动前,我先向小朋友们介绍如何进行记录,随后小朋友们就在操场上用身边的材料,如铅笔、木棍、脚丫、手掌等来测量影子的长度。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操作,自己选择想要测量的影子,如同伴的影子、老师的影子、栏杆的影子等等,自己选择工具进行记录。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精确的数值,但这是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小朋友们知道无论用什么工具都要首尾相接的测量,才够准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测量经验。
小朋友们从寻找影子到探索影子,一步一个脚印验证各种猜想。他们的小脑袋里永远有很多成人想不到的想法,本以为探索到此结束了,不料在一次的过渡环节,昕瑞的一句话又引来了我们的讨论:“老师,您说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影子吗?”“为什么会这么问呢?”我说。“因为我发现在路灯下,我会有很多影子,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沮丧的低下头,仿佛觉得这是一个不能破解的秘密。
“可能是照光的人动来动去,就会出现很多影子。”“我猜是几个手电筒一起照,就能出现很多影子。”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那我们可以在班里试一试,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以出现多个影子呢?”我提议道。说着,我们就拿来手电筒,拉上班级的窗帘来做实验。
首先,找小朋友们拿一个手电筒,照同伴的影子,小朋友们观察到影子只有一个。然后我们又按照小朋友的提议,晃动光源,看看影子的变化。“老师,晃动光源也没有很多的影子。”昕瑞指着地上的影子说。
“那我们试一试用很多的光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哇!真的出现三个影子了,太神奇了。”飞飞一边照着手电筒一边兴奋的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影子吗?”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因为有三个手电筒的光照射小朋友,就出现三个影子了。”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说。通过实验发现,原来一个物体真的可以出现很多影子。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猜想、一起验证结果,最后得到了准确的答案。幼儿不仅成功的归纳了自己原有的经验,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也促进了幼儿科学知识与经验的形成。
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方便探索的材料,全程都是让幼儿来操作,教师可引导和旁观,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再进行指导。幼儿自己所收获的经验更为珍贵,也更加深刻。
对影子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我们再次和影子做游戏,这次的游戏较以往意义不同。“老师,我踩到你的影子啦。”家悦大笑着说。然后我赶紧跑开了。“老师您看,我的手影是只小鸟,正在飞呢。”“老师老师,我们俩的影子就像一座大城堡一样。”小朋友在操场上,和影子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回到家里,你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影子的游戏,然后将过程记录下来”。放学前,我叮嘱班里的小朋友们。小小影子里蕴含的更多知识,等待他们自己去挖掘。
看到小朋友的影子照片我提问:生活中有一个物品的形成原理和影子的一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知道我知道,是投影仪,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投影仪,经常给我照在墙壁上放故事。”宇桐说。
“对,投影仪就像是我们平时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通过一些设备将影像或者图像投射到幕布或者墙壁上。在电影院里,一个小小的投影仪就能投射出一个超大的电影屏幕”,我向他们介绍着。小朋友们发出惊叹,哇,好神奇,那我们可以自己做投影仪吗?于是,我和孩子们利用小小的纸杯,尝试制作纸杯投影仪。
在区域活动时,孟想小朋友就迫不及待的在科学区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纸杯投影仪,将小花图案完整的投射在背景板上。“老师您看,我做出来了,小花还被放大了呢。我还要画更多我想要的图案”。原来影子还可以这么玩,真是太有趣啦。
冠霖:“老师,我们做了这么多和影子有关的实验,我发现所有的影子都是黑黑的,就没有彩色的漂亮影子吗?” “是啊,有没有彩色的影子呢?”我问小朋友们。
“有一次,我看到绿色的塑料瓶子,影子就不是黑色的,而是有一点点绿色的。”冬冬好像在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
“那是不是光照在彩色物体上,就能出现彩色的影子呢?”听了岳岳的提问,我们打算试一试。小朋友们找来了彩色的书、彩色玻璃纸、彩色折纸等等材料,一一实验来探个究竟。通过三种材料的观察、对比,小朋友们发现只有彩色的玻璃纸可以出现彩色的影子。于是,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总结:“光可以通过透明的物体,由于玻璃纸是有颜色并且透明的材质,当手电筒的光与彩色玻璃纸相遇时,就会看到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后方就有不同的光,最终就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啦。如果是有颜色但不透明的材料,就不会出现彩色的影子。”我们就用这些彩色的玻璃纸制作一些漂亮的彩色影子吧。
当彩色玻璃纸和阳光发生碰撞时,它们在光的照耀下都“活”起来,栩栩如生,引得幼儿在园内各处进行彩色影子探索之路。
“光和影”是一个探究性强的课程活动,孩子自主探究、大胆猜测、亲自验证的探究过程,主动探索影子的秘密,感受光影变化的美感,和影子一起做游戏,不怕困难,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也感受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最佳渠道,教师支持幼儿的奇思妙想,为幼儿的突发其想提供材料,出谋划策,幼儿利用身边材料获得经验,探索到了神奇的光影世界,成就感满满。
撰稿人:马梦丽
摄影人:马梦丽
审核人:李英智
西集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