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推行“1+N”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泾川县太平镇学区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太平镇学区以高度的责任态度,积极推行“5+2”课后服务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课后服务的工作思路与实施路径,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素养,解决了农村家长农活忙、接送难的问题。
1.结合实际,科学谋划,规范课后服务实施
太平镇学区下辖11所小学,其中完全小学1所,五年制小学3所,四年级制小学2所,教学点2所,现有在校学生645名。寄宿制学校2所(中心、黑河),寄宿学生162名。现有教职工92名,参与课后服务教师76人。太平镇学区根据《泾川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指导意见》,结合镇情、村情、校情成立了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太平镇学区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向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师生、家长明确了课后服务的原则、内容、时间等。各学校结合学区实施方案,形成了“一方案一安排四制度”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一方案——各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形成了“一校一案”,一安排——各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课时安排表》,学区统一进行了审核审查,四制度——各学校建立健全了《课后服务教师管理制度》《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课后服务自愿参与制度》《课后服务学生评价制度》,明确了责任和目标。这些制度方案的制定,为课后服务规范化开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课后服务实施以来,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2.因地制宜,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做好顶层设计
太平镇地形复杂,山、塬、川三个自然地理区域,交通不便。全镇学生留守儿童居多,2个回族村。各小学在实施课后服务过程中,为了让家长能够按时接送学生,确保课后服务期间的路途安全,确立“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本”“活动育人”的基本准则,形成了“1+N”的课后服务模式。
基本准则:即做到“安全第一”,做好学校放学时间和家长接送时间的有效衔接;“作业优先”,以学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头等大事;“兴趣为本”,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活动育人”,以活动实践来体现课后服务。
“1+N”模式:在探索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课后服务的“1+N”模式。
1:课后服务第一课时为作业辅导。20分钟的“自主作业”,20分钟的“作业辅导”。老师先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做题正确;辅导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学校将知识消化透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完成作业,巩固了当天所学内容,又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书写、思考质疑、守时守纪的习惯,实现了作业不回家,快乐你我他的目标。
N:课后服务第二课时的“多彩社团”。“多彩社团”实施了学校设计的“3+1+1”模式,其中的“3”指周一、周二、周四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进行班级“社团活动”,第一个“1”指的是周三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聘请校外专业资源开展“乐器社团”。第二个“1”指的是周五校内特长教师组织全校学校开展的“校园集体舞”课程。全镇共开设了30类课后服务社团课程,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开设足球、篮球、啦啦操、武术等社团;聚焦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开设二胡、小乐器、舞蹈、合唱、绘画、剪纸等社团……让孩子动起来、跳起来、读起来、玩起来。如今,学生的课后生活不仅有所得、有所获,而且更安全、更快乐、更有质量,个性得到张扬。 3.完善评价体系,精细管理,课后服务显成效
没有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无法保证课后服务实施的效果。学区制定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评价办法,建立了“三评价一成效”的过程管理。各学校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上构建课后服务评价体系,保证课后服务的质量,经过一年的时间,课后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评价:学校是课后服务的组织者。学区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中,每学期的中期、期末对各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从点到面全面的进行考核评价。采取现场验收、查阅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反馈意见建议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促使课后服务工作质量上水平。学期末,作为学校综合考核和校长的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师评价:教师是课后服务实施、质量提升的关键。各学校建立了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评价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课后服务工作实行“日记载——周评价——月小结”的过程管理,每天由教导处对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情况和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记载,每周按照记载情况归纳整理评价,每月召开一次教研会进行总结,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集体展示活动,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一次问卷调查,全方位评价教师的课后服务成效。学期末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学生评价:学生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核心。各学校围绕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每学期中期、期末对学生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用正面、激励性语言予以评价,实行等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学生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服务成效:学科作业不回家,学校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的他们精神面貌越来越好。随着课后服务的持续推进,学校在悄悄地改变着,全镇各小学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也有了更多方向;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亲子关系也更加亲密。为不断提升服务效果,学区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后服务成果观摩交流活动,各学校定期不定期开展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汇报。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课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规范化水平,让学生减负,家长满意。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