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回归自然,还原儿童本真生活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当心灵打开的时候,实践也有了方向,当孩子拥有自由的心灵时,其思想的领域非常开阔,我们能做的只是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游戏,记录他们的语言,倾听他们的需要,借此寻找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主题教学《认识夏天里的昆虫》就这样产生了。
小班级
主题由来:
我们第一次到公园畅游时,孩子们在树旁发现了一群黑黑的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感到非常好奇,开始议论起来,并邀请我一起观看他们的宝贝,“老师,蚂蚁怎么这么黑呀!”“蚂蚁怎么还会排队呀!”“他们会打仗吗?”……看到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帮的观察着蚂蚁,有的动手去捉蚂蚁,把它放到自己的跟前;有的把一些食品放在大树旁,吸引蚂蚁,表现出对蚂蚁的好奇。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出发,我们决定这次主要研究蚂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自然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让幼儿认识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信息传递、社会分工等方面的知识。从而确定了《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活动方案。
出
发
手牵手·往前走
陪伴丨发现
观察!
有发现~
哇~我发现了!
我也来找找~
这是什么?
原来是蚂蚁。这儿有一只灰色的蚂蚁,还有一只黑色的蚂蚁,噢,蚂蚁还有红色的,它喜欢吃死掉的虫子……
开饭啦~哈哈
小蚂蚁吃饼干~真香!
小小侦察兵~
蚂蚁的生活习性
体貌特征:身长大约1-2厘米,全身黑色或棕色,有一对触角和六条腿。身体明显分为三节,分别是头,胸、腹三部分。
群居分类:蚂蚊喜欢成群结队地住在一起,但是寻找食物时会单独走开。蚂蚁分别有工蚁、雄蚁和雌蚁三种,平常在外“上班”的只是工蚁,它的主要工作是寻找食物。
蚂蚁搬家:雌蚁和雄蚊同时出现是在蚂蚊搬家时,在搬家队伍中,身体肥大,长有翅膀的便是雌蚊,而身体较小也长有翅膀的是雄蚁。有趣的是,在它们搬家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有许多工蚁搬着白色的圆圆的东西,那就是它们的宝贝卵。
喜爱的食物:蚂蚁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喜欢甜餐,如白糖和面包屑等。如果把甜食放在蚂蚊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旁边耐心地等待观察,就可看到蚂蚁寻食的全过程。蚂蚊开始是漫无边际地到处爬,所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昧,然后慢慢地爬过来,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食物,看它有无反应,如无反应,它就立刻开吃,并试图把食物拖走。
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魏寸涵
小蚂蚁是黑色的,它们不用穿衣服,它们的身体本来就是黑色的。
张艺茗
放大镜下的小蚂蚁变成了大蚂蚁,太神奇了!
吕欣妍
蚂蚁吃饼干呢!我把饼干分享给了蚂蚁,我太开心了!
李梓鑫
我发现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它们喜欢吃饼干,面包,下次我要多带点吃的跟蚂蚁分享!
路紫怡
很多蚂蚁一起搬东西,它们很团结。
康子涵
蚂蚁好小哦,我一口气就可以把它吹的远远的,嘻嘻~
周一晨
我看到大虫子、小虫子,还有小小虫子,它们是在聚会吗?
石子萱
这些虫子爬得好快,我们看谁会是第一名。
姚若水
蚂蚁搬走了小饼干,原来它也和我一样很嘴馋。
何雨泽
我看见了一只小白虫子,它的尾巴和孔雀一样好看。
精彩瞬间
中班级
主
题
由
来
上次带孩子们去森林公园畅游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和树干上发现了很多蜗牛,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围观,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离开时孩子们把蜗牛装进瓶子带回了幼儿园。由此,本周设计了本节科学课,让幼儿对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勇敢丨求知
咦?
树上是什么?
是蜗牛吗?
小蜗牛好厉害哦!
竟然能爬那么高~
观察日记
蜗牛的生活习性
1.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2.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3.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4.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5.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6.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这是什么~
老师,你敢摸它吗?
快看~蜗牛爬出来了!
1
分享时刻
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下,观察和认识蜗牛的同时,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并感受生命的奇妙,提升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以自然万物为载体,不仅回归了儿童自然本真的生活,而且课程的主题与传统文化有机整合,通过孩子的眼、通过孩子的手、通过孩子的嘴、通过孩子的心,帮助他们建构对自然、对生活的全新认识。
审核:杨红林
编辑:付荣
校对:袁会云 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