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研修,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一)
泾川县中街小学 毛夏敏
PART 1/
重温大美重庆,感受西大之厚重
第一次去重庆是2015年的国庆节,那时节,秋雨连绵,没有看见过重庆晴朗的天气,不知道重庆的太阳是灿烂的,因此对这座人称“小香港”的城市没有留下太多的回忆。
这次来重庆培训,短短的两天时间,让我重新认识了美丽的重庆,感受到了西南大学浓重的文化氛围和专家教授优秀的专业知识及素养,看到了班主任罗老师、苟老师耐心、细致地工作,心里颇为温暖,看到了我们全体学员的学习精神,因为我亲眼看见有老师边吃饭边学习学员手册,心里多了些许坚定??
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所有学员工作、学习劲头的感染,我这个从来不愿出头露脸的人,第一次毛遂自荐为大家服务,当了个小组长。
开班典礼上,培训处主任王艳老师对培训的意义、西南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介绍、对学员寄予的厚望和深深关切让我们每位学员内心颇为感动。
研修,让我重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美,一个美好的字眼在我心中深深扎根。
PART 2/
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把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豪无保留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
李协良,重庆市教育评估调研员。李老师的讲座《内涵式发展的区域推进》从一线教师最熟悉的“质量”“升学率”、“占有的优生率”、“中差生的提升率”等问题出发,全面系统,用鲜话的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里必须要清楚,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包括做人品质、价值判断、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培养这些好习惯,就是从学生主动抹桌子、关窗等小事开始的;从“1632年的《大教学论》到2017年的“区块链”,让每个学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正进入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未来正加速到来,人类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未来不是比谁学得多,算得快,而是比谁能创新。李老师用学照相一例,详细地阐述了知识更新之快,我们的育人理念必须改变。同时,他还告诉我们:内涵式推进的重心应该放在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理念、育人氛围、学习环境上,同时他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教育情怀,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在“教的法子、学的法子、评价改进”上下功夫,力求有效、高效。
赵小平教授的报告《中小学教学研究及其实施》从“中美贸易争端给教育者的思考”引出作为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要以保护学生的尊严为本,以学科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孩子原生态的学习,学生要有学、问、思、辨、行的过程,然后对其加以引导,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了不起。用“2016年,阿尔法狗打败世界围棋冠军,优化程序又战胜了60多个世界围棋冠军”、“2017年,成都、北京两台机器人在高考结束后,参加了数学考试,分别在22分钟、7分49秒的时间获得了105分、134分的成绩”的事例说明:人工智能的确很强大,但它的能力是有边界的,它不可能具有人类所特有的心理和情感,也没有人类所具有的连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直觉能力,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具有人类那样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只能回应已知,而无法应对未知,没有价值观和荣誉感,更没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可能具有“人的味道”与“人的气息”,而这些,是真正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这就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
刘义兵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卓越课堂实践》的讲座,互动环节恰到好处,和老师分享交流“什么是有效教学”以及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探讨,告诉我们:有效教学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大声地讲出来,特别是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同时,刘老师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案例,他说,小时候他的村子里只有他们一家是汉族,自卑感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了,但由于老师对他的尊重与理解,他的学习一路遥遥领先,最后考上了西南大学,有了卓越成就。这一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多了教师的尊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他还告诉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里去,走到学生的心底,像孩子一样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用自己火热的心去唤醒那颗沉睡的心。本堂讲座中,他始终在学员中间来回走动,在用行动证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
最后,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师生感到幸福、快乐!对照自己的教学生活,其实刘老师真的讲到我们老师心坎里去了。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数,应该蹲下身子,倾听每朵花开的声音,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研修,成了每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PART 3/
角色转换,由“被培者”变为“培训者”
艾兴老师做的专题讲座《从培训到研修一一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看似是高深的理论研究,但听完之后,有拨云见日之感。艾老师的报告,让我更进一步了解自己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之外,今后将还有一个更光荣又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角色转换,由“被培者”变成“培训者”,培训别人,以前虽然接触过一些,参加过几次“送教下乡”、“好教研分享”、“做有智慧的班主任”等活动,但这都只是一些浅薄的拙见而已,要正式成为培训者的身份,心里还有几分不踏实,还好,正如艾老师所说,“我们”懂专业但未必懂培训,“我们”懂技术,但未必懂方法。“教知识的知识比知识还难”、“教能力的能力比能力还难”。的确,我们在教学一线但我们不是专家,不是权威。艾教授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讲解方式,给我们每位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让我们知道该怎样去有效的开展培训。他从“培训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实施途径”、“策略改变”等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教师的研修和学生的学习是有一些相似之处,是相通的,不同的是中小学教师的研修是现实的,是需求所在,学生的学习是将来要用的。那么,作为培训者,首先要分析研修者(被培者)的学习特征,要让他们在真实情境当中去学习,就要想创造激励条件,激发被培者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因为只有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培训最好有效。他用《青蛙和小鱼》的案例,生动有趣地指出,“只教事实性知识或技能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他说,作为培训者,除创造激励条件外,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成年人有可能作为教育的主体而积极地参加学习;建立能够促进学习的机构,如小型课程、行动项目、研讨会、俱乐部计划等,针对每个老师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方案,使成人学习者可以持续开展深入学习。
艾老师第二场的讲座更是别开生面,就本土化教师研修的方式方法,进行详细具体分析讲解,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参与式学习的前奏一一破冰活动与拓展,在讲述如何进行破冰这一环节时,所举案例生动有趣,形象易懂,一下子把所有学员带进了一个组织者的游戏体验中。
参与式学习的前奏一一破冰活动与拓展,在讲述如何进行破冰这一环节时,所举案例生动有趣,形象易懂,一下子把所有学员带进了一个组织者的游戏体验中。
无论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研修都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课程。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